第C03版:城市·笔记

那年暑假

青春是一条永不结冰的河流,我们朝气蓬勃、满怀热情地在急流中穿梭。暑假生活,是青春岁月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我们怀念在骄阳下肆意飞奔的自己,怀念那时的欢声笑语。那年暑假,我们拥有的不仅是指尖的晚风、眼底的晚霞,还有心中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那一年,“支教”的暑假

■徐登峰

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孩子们迎来了他们心心念念的暑假。暑假从我小时候由西瓜电扇小霸王陪伴,到现在孩子们各种旅游研学兴趣班,内容上有了不少的升级。两个月的漫长假期,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段无比快乐的时光,对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求。

如果从小学算起,到大学毕业,我也有14个暑假。不过说来惭愧,在小镇长大的我,在暑假里既不像农村孩子那样放飞自我,奔跑在乡间田埂、畅游在池塘小溪;也不像城里的娃能够到处旅游开阔眼界、参加兴趣班提升自我,以至于回忆起来竟是一片苍白。

不过在这其中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莫过于大三那年,与大学同学一起去绍兴诸暨“支教”。

我大学读的是师范专业,随着大四的来临,我的大学生活也进入尾声。班里许多同学觉得,作为师范生,快毕业了没有上过课,没有接触过孩子,成何体统?于是一合计,决定自己组织一场“支教”。一位诸暨的同学说道,她家附近有许多小孩子,那边没有补习班,家长忙着工作,有大量的生源。而且她家那边都是三四层楼,有许多空房间,容纳十几二十人住宿没问题。听着这位同学的描述,大家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场宏伟的“支教”大业。

倡议一经发出,班里竟大半都报了名。暑假一到,一支近二十人的“支教”大队浩浩荡荡向诸暨进发,颇有当年知青下乡的感觉。原本大家是抱着吃苦的心情来的,但到了目的地,发现此地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山村,群山环绕,山泉清澈,田间竟还有黄牛耕作,真是一处度假胜地!

第一天,我们便见到了孩子们,年纪都是小学低龄段,从没体验过教室外上课的他们,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惊奇和兴奋(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心情),一声声稚嫩的“老师好”让我们这群准教师迷失了自我。由于一开始学生还不够多,基本上都是一对一辅导的方式。我主要负责一名小学男生的英语,辅导过程中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感觉。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能够多方位、频繁地接收到来自外在世界的各种信息。比如英语,他们一离开学校的英语课堂,就几乎听不到英语了。所以在几天里,我教给了他音标,并讲了很多外面世界的有趣故事,希望能在他心里种下一颗求知的种子。

上完课,我们围坐在院子里的大圆桌前,吃着农家饭,分享一天教学的心得和趣事,可谓最接地气的“教研活动”了。夕阳西下,我们去山脚小溪边洗衣服,听田间老人讲唐朝大将郭子仪的故事(我至今都觉得那位老人的身份不简单)。

虽然“支教”过去已经有十余年,但每次回忆起来都仿佛就在昨日。或许是那里的风景,或许是因为和那一群人,或许是教师的初体验,或许是因为再难有当年这份激情……总之,由于这段“支教”生涯,那年的暑假成为了令我最难以忘怀的一个暑假。

2022-07-0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46677.html 1 3 那年暑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