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柯芳婷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窗口服务粗放、效率不高等问题,市公安局林埭派出所结合实际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尝试建立服务台账,精准定位群众需求,创新数字化改革举措,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有力提升了窗口服务数字化、精细化水平。
建立问题台账
服务精准又高效
郭刘英在综合窗口服务已经12年了,从业以来一直觉得工作不够“细”。林埭派出所综合窗口现有民警1人、辅警4人,负责为辖区近4万户籍人口、近1万外来人口提供身份证办理、户口迁移、居住证申领等服务。“以前不同的业务由专人负责,信息不连通,对来咨询、办事的群众,窗口都是各管各的业务。一旦有人员空缺,容易产生群众办事无人接手的问题。”工作经验丰富的郭刘英,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无缝衔接不够,为群众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也显得不足。”
去年,林埭派出所以“一窗通办”改革为着力点,重新整合了窗口业务,采用“综窗”+“专窗”双轨服务模式,实现治安、交管、出入境等公安业务“一窗”办理,绿色通道“专窗”办理,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同时,完善“疑难杂症”台账登记机制,将群众遇到的问题在《便民登记本》上建档造册,确保流程可追溯,实行“责任人负责制”,形成“服务对象-问题-责任人-回复”闭环。将“问题”台账与“户籍早晚会”相结合,窗口人人参与研讨,简单问题当天回复,复杂问题由该所教导员丁秋美牵头组织多部门联动处置。至目前,《便民登记本》已记录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300余次。
线上平台发力
服务便利又省心
“真方便,我不用跑到民政部门去问了!”家住林埭镇保丰村的沈师傅对综合窗口的新设备连连称好。沈师傅在咨询户口迁移问题时,对居住房屋的门牌号产生了疑问。门牌号属于民政部门管辖,沈师傅本以为要再跑一趟,没想到综合窗口的工作人员将他请到旁边的会议室,通过一块挂在墙上的电子画屏直接与民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视频连线,顺利解决了他的疑问。
针对群众咨询问题“超纲”“来回跑”等情况,林埭派出所创新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林政务·云解答”平台,这台新设备与“小丁在线”网上户籍室微信号相关联,通过电子画屏实现政府部门与群众线上面对面即时答疑,在群众与政府间搭建起一座便捷的沟通桥梁。在疫情期间,群众对“非接触式”业务办理的需求,使平台催生出了新功能,通过实时视频、线上传输等方式验证核实群众个人信息,提供线上会面、窗口代办服务。部分业务以“双向邮寄”代替来回奔波,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办事成本。
着急落户的钱女士对综合窗口的“林政务·云解答”线上服务平台也赞不绝口。“孩子父亲远在国外,受疫情影响没法回来,幸亏能视频连线,户口顺利落了下来,孩子今年下半年就能去学校报名了!”
延伸民生触角
暖心服务送到家
跨过乡间小道,教导员丁秋美和民警顾玮玮拎着大包小包来到一农户家,殷老伯正拄着拐杖靠在门口:“我身体挺好的,谢谢你们又来看我!”殷老伯嘴角含着笑。自从去年顾玮玮上门帮助办了户口,生活困难的殷老伯家庭就被派出所结成了帮扶对子。
近年来,为了方便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办事,林埭派出所建立了“周五集约”和“容缺受理”机制,开通“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绿色服务通道,提供暖心上门服务。该所关爱社会弱势群体,针对生活困难的群众,综合窗口积极开展文明结对共建,定期上门帮扶困难群众,开展多种爱老敬老活动。
“小妹,你听我说……”小小的派出所窗口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静静倾听群众的心声。随着《便民登记本》记录的档案逐页增加,便民“综窗”正向社会传递着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