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陈中心小学604班 李智宸
想必大家都吃过粽子吧!你们是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一提到粽子,就会立刻想到端午节,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提前做准备,包我最爱吃的粽子。包粽子要耗费很多精力去做馅料:煮熟、过滤、翻炒。虽然制作的时间很漫长,但奶奶做这些的时候依旧是那么开心,而我就在一旁手忙脚乱地给奶奶打下手。奶奶总是一边包粽子,一边给我讲端午节的来历。
据说诗人屈原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爱,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汨罗江而死,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着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扔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么做。久而久之,人们又改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么听话,而我包出的粽子却总是张着大嘴巴,一个接一个地嘲笑我,没有一个能勉强算上合格。后来,这些粽子一个个被奶奶请下锅,我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突然,我听到一声:“粽子出锅了!” 话音刚落,我就立马赶到锅旁,看到粽子被奶奶一个个地夹出来,泡到了凉水当中。此时,我就像看到千层面出炉的加菲猫一样,恨不得马上扑上去吃了。我不听奶奶的劝告,伸手就去抓,结果被烫得嗷嗷叫。看样子我还是得拿筷子去夹啊。我挑了一个夹到碗里,拨开粽叶后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顿时,一股咸香的味道停留在我的舌尖上。这时我忽然明白了,粽子里不仅有糯米和肉,还有着端午节所包含的情感。
端午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从屈原的故事中体会到了他的爱国情,从粽子的味道中体会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今天,我们要赞美屈原的爱国之情,发愤图强,让明天的中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
指导老师 陆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