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民政之窗

“暖心服务”十大民生品牌

暖心护未来

品牌内容: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未保委各成员单位,按照法定职责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力度。坚持精准关爱,确保分类保障制度不断优化,困境儿童应保尽保,保障标准稳步提升。推进阵地建设,整合卫健、妇联等相关部门的“向日葵亲子小屋”、儿童之家等资源,完成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作用,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实现困境儿童探访常态化、人文化。开展示范创建,推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工作,结合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未保”工作基础,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幸福“婚”享会

品牌内容:推动设施升级,建设启用婚姻登记室外颁证场地,创建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全面落实网上预约、在线审核、异地查档以及全省通办服务;成立市婚姻家庭协会,发挥协会作用,加强婚姻辅导、婚庆服务,促进婚俗改革,弘扬婚姻新风文化;探索婚嫁产业与文化旅游、美丽乡村等领域深度对接合作,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牵手实现“共富梦”。

身后“逝”无忧

品牌内容:深化身后“一件事”联办,推进身后事涉财事项联办实际运用;深入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引入社会力量建立殡葬移风易俗奖励机制,对践行白事简办和节地生态安葬的丧户给予专项奖励金;充分发挥“互联网+服务”的作用,推广网上“云祭祀”服务,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代为祭扫、委托祭扫等便民服务;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弘扬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大力宣传文明殡葬文化,结合公墓、殡仪馆阵地,建设生命文化主题项目。

金平湖“地名+”

品牌内容:深化“党建+地名”,发掘红色地名资源中承载的精神文化,打造红色地名文化阵地。深化“地名+文化”,通过编纂出版地名文化书籍、举办地名文化展、开展地名文化“三进”活动等,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增强人们对本土地名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深化“地名+数字”,开展标准地名地址数据质量提升行动,提高地名业务网办率。深化“地名+毗邻”,加强与上海金山区的地名互动,强化与界线周边县(市、区)的互动交流,打造平安边界建设“金名片”。

服务就找我

品牌内容:全面提速提质,为广大市民提供便利化、品质化、智能化服务。围绕“随心拨、星服务”目标,结合服务激励机制,推行市民来电、中心派单、加盟商接到指令后五分钟响应模式,实现民呼我应、“一拨就灵”的高效服务。通过数字赋能、实行三色管理,大数据分析掌握各社区高频事项和大众需求,做好服务项目及人员动态灵活调整,保障市民“服务无忧”的效果。建好用好“1+3+5”特色服务(一支团队、一个组织、一个“银行”、一个专线、一批服务项目),持续做优“五分钟便民服务圈”等服务品牌,创新挖掘和培育5个品牌志愿服务团队,有困难一个电话,服务到“家”。

红色“救”在身边

品牌内容:围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探索“党建+社会救助”模式,构建“25179(你我一起救)”大救助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精准保障标准区。大力推进“困难群众精准画像”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以“五型三色”构建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动态管理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做深做实救助服务项目;优化推进“市-镇-村”三级“助联体”建设,为全市困难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物质+服务”全方位的救助服务。

颐养金平湖

品牌内容:围绕老年人居家安养之“急”、社区颐养之“盼”、失能康养之“难”,以提升失能失智照护能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数字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人都能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长寿生活。围绕共同富裕和“浙里长寿”,出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落实“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推进养老事业保障度;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发展“养老驿站”等为老服务点,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推进设施布局便捷度;建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智慧养老院、家庭养老床位等,强化养老队伍技能培育,加快养老服务场所标准化、体系化、品牌化建设,推进养老服务舒适度。

善行金平湖

品牌内容:扩大慈善事业群众基础,全面普及冠名捐赠、“爱心一日捐”和定向捐赠等全民性、常态化慈善活动,创新建立褒奖机制,激发全民慈善热情。加快构建新型慈善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慈善”建设,打造“线上+线下”具有辨识度的服务载体,慈善总会转型为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慈善组织。提升慈善工作透明度,抓好慈善宣传,用好慈善信托、基金会,建好品牌矩阵、规范审批流程,进一步提升慈善资金的使用效能,打造更具温度的平湖慈善事业。

社区“邻”治理

品牌内容:不断深化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成果,进一步丰富友邻善治、毗邻党建、新睦邻发展计划、林聚邻等邻治理模式,依托和谐自治标杆区“社区治理模式创新”试点任务,搭建邻里空间,深化打造一批示范引领型“居民会客厅”,推动社区服务模式向亲情化、有温度转变;创新邻里项目,引入社区发展基金会打造一批聚焦群众需求、服务效益明显的村社自治品牌项目;健全邻里协商机制,持续发挥议事六步法作用,实现参与性社区协商治理新模式;营造邻里场景,推行制定邻里公约,加强邻里文化建设,举办“邻里节”,建立未来邻里幸福生活远景图。

平和“社”力量

品牌内容:围绕“平和报本,勇猛精进”城市精神和共建共治共享融合发展治理需求,构建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指导体系,有效推进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统领,依托覆盖全域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网络,实施社会组织培优计划和规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幸福自治家园”、公益创投活动,着力挖掘、培育一批优秀社会组织和公益项目,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基层凝聚力、号召力;有效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实施社工人才督导培养计划、社区治理领军人才“赋能”、微领袖“展能”训练计划等,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服务活跃度、感知度;有效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和支持力度,选树典型志愿组织和志愿人物,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示范力,在社会治理中凸显“红社益动”力量。

2022-05-18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30983.html 1 3 “暖心服务”十大民生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