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东湖百咏》序

□ 姚国权

大凡风景名胜,总会在历史上留下众多赞美它的诗文,这些诗文渐渐沉淀为它的文化底蕴,并不断地对其进行文化“反哺”,成为其吸引游客、提升旅游品位的软实力。举世闻名的杭州西湖,千余年来流传下来的诗文数不胜数,自然美景中沉甸甸的文化含量,使整个西湖景区成为一部反映人类心灵与精神世界的煌煌巨著。平湖的东湖在历史上也是文人士大夫和游客休闲游览的胜地,也有众多的诗文留传至今,如明代沈懋嘉《当湖十景竹枝词》、清代高庭梅《东湖十景竹枝词》、明代大学士李东阳《平湖十咏》、冯敏效《当湖十二咏》等等;清代张云锦《东湖弄珠楼志》中也收集有明代董其昌、清代高士奇、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等著名学者诗人赞美东湖的诗篇。在这些名篇佳什的“加持”下,东湖更增内秀,俨然是一个文化之湖、诗歌之湖。

可以这么说,对于像东湖这样的自然风景,这些学者、诗人是文化的传输者、赠予者,他们的作品增添了风景的非自然元素,使之成为更耐人寻味的风景。平湖当代学者诗人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文化传送员,刘宗德先生的《东湖赋》,笔力风采直追古人;陆永祥、俞象山等老师抒写东湖的不少诗词或骋辞重彩,或清丽素雅,自当列入歌咏东湖的佳构。他们的作品必将内化为东湖风景的一部分。而有儒商之称的当代诗人徐永法先生,为我们奉上的这部沉甸甸的《东湖百咏》,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描写、咏唱东湖最周详完备、最不遗余力的作品。

这部作品首先给人深刻印象的是它的内容之宏博,显然,作者意欲以这一百余首诗作,将东湖景区的点点滴滴囊括其中,可以想见作者文心之雄豪。我认为这一点他做到了。这些诗的抒写对象,有旧景,有新景;有自然风光,有历史人文。甚至一般认为不宜入诗的当代建筑乃至商楼住宅,也被他信手拈来,化作诗句。在他的眼里,整个景区处处入画,处处有诗。对景区的博爱之心使他不愿遗漏一草一木、一片一瓦,驱使他用动人的辞藻、优雅的韵律将它们揽入诗潮澎湃的胸怀。

给我留下强烈印象的还有每首诗的题解部分。对于涉及抒写对象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地名、风俗等,作者都作了详尽的考证,钩沉索隐,力求缜密准确、无懈可击,大有“以此为准”的自雄之概。作者在写作、修订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请教了不少当地的历史学者、民俗专家甚至普通百姓,这也相当程度上减少了“题解”的错讹。“题解”与诗作相得益彰,互相生发,作者既是风景的咏者,也是风景的解说员、阐述者。可以这么说,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本诗集,同时也是关于东湖的一部历史之书、风俗之书。

感谢徐永法先生为东湖、为家乡、为后世贡献了这部优美、扎实的大作,相信它将成为东湖人文史上的一个美丽事件。

2022-04-26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25276.html 1 3 《东湖百咏》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