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荣怡婷 黄雨欣
本报讯 疫情之下,生活还在继续。我市陆续复工复产,街上烟火气也逐渐升腾,居民免不了有出行之需。公交车、出租车(含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与私家车相比,人口流动大,感染风险高,因此市民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
市民在等候公交车时,须佩戴口罩,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群聚集。上车前,主动扫码并向公交车驾驶员出示本人的健康码、行程码等,配合驾驶员做好查验工作,未佩戴口罩者或健康码为红、黄码的乘客,严禁乘车。上车落座首先要检查是否开窗通风,如果有开窗不要把车窗关闭,病毒在流动的空气中,会缩短其存活时间,降低感染风险。乘车过程中,尽量不用手触摸座位、扶手、车门、扶杆等公共部位;如触摸后,不要直接接触口、眼、鼻。乘车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也可以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清洁手部。司机每日上岗前需进行健康监测,全程佩戴口罩和手套,提醒乘客做好个人防护,并加强车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外出乘坐出租车、网约车时,选择后排落座,减少车内攀谈。全程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到达目的地,建议采用非现金支付方式。下车后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手消毒,可采用含70%的酒精或免洗手消毒剂擦拭手部。司机要严格按照防疫规定,对乘客进行健康码、嘉行码等确认检查,对车内进行消杀,备好口罩、手消毒剂、酒精、垃圾袋等常用防护清洁用品,确保满足工作过程中的防护需求。定时开窗通风,保持车内空气清新。还可以在座椅背后张贴标语或放置宣传材料,进行防疫知识科普,提醒乘客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期间,公共自行车成为很多市民短距离出行的首选,但切记在骑行此类单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戴上口罩,最好戴上手套,避免与其他公共设施直接接触。随身携带酒精或是酒精棉片,骑行前用酒精擦拭座位、车把手等。骑行避开人多的地方,减少路上的停留时间。到达目的地后,用流动清水或是免洗洗手液洗手,确保手部干净再摘口罩。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交运单车的消毒维护,每天定点定时对单车、停放桩等喷洒消毒,对按键、刷卡区、车把、座椅等高频接触的区域进行重点擦拭清洁,对人流量比较大的重点区域适时增加消毒频次,最大程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据了解,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已于3月22日起,逐步恢复公交线路,3月29日起,已恢复的公交线路班次时刻也已恢复正常。广大市民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时,也要时刻注意个人防护,有条件的选择错峰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