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居丹荔

3月13日,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平湖这座我生活了20几年的小城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疫情”两个字重重地击在人们的心上,或彷徨无助,或全力应援。第一时间,小城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个个卡点,小区搭起了一个个帐篷,许许多多的人星夜集结,增援的队伍呼啸而至……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全力支持、应对着这场突发的意外。

作为一个媒体人,此次疫情,我以观察者、讲述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报道着抗疫一线事迹。从一开始,我承担的任务就是挖掘暖心故事,采写一线人员的战疫日记。这几天,因为一场场的采访,我看到了七八十岁还冲在一线的志愿者,看到了熬红了双眼也不下火线的党员干部,看到了风雨中依旧认真做着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看到了24小时轮番奋战的各类后勤保障人员……

一日,我蹲点在一个社区采访,当天来到这边做核酸检测的是桐乡妇保院的一名护士小姐姐,这个小姐姐很瘦,个子小小的,说话轻声细语。然而当她穿上防护服转身向前走的那一刻,似乎一下子变得高大,浑身上下满是让人心安的力量。当天天气很热,她的检测工作从上午9点多一直到下午2点左右,当她重新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头发已经全都汗湿了,眼镜上也不知是雾气还是汗水,嘴唇十分干燥。社区准备了矿泉水,我给她拿了一瓶,她一口气灌了下去,然后不好意思地朝我笑笑说:“不好意思,今天好热,太渴了。”这一句话,让我瞬间破防。她告诉我,检测的时候不能喝很多水,因为防护服穿着上厕所不方便,而且一旦脱下就要重新更换,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那一天,我的采访重点并不是这位小姐姐,其实跟她的交集只有她刚到时,我帮忙把她带到了换衣服的地方,以及她结束工作时那几分钟的交流。可是一直到蹲点采访结束,那份震撼,那份难受都一直萦绕在我心间。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真正切身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

这次疫情,除了自己需要在一线采访,老公因为是党员、民兵也第一时间冲上了一线。最早的两天,他是作为党员志愿者在小区值守。到了第三天,他应召到了民兵抗疫团队,24小时值守。

“你知道吗,这个点,我刚把物资送到封控区,这里的‘大白’站得笔直。”第一天参加民兵工作的凌晨3点多,他给我发来了这条消息。他告诉我,以前小平湖一直都是平平安安的,每次在新闻中看到别的地方的“大白”们辛苦工作,星夜集结,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但是这一次,自己真正参与到了其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所享受的平安幸福,都是他们的坚定守候换来的。

本周一下午,平湖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调整为Ⅱ级。晚上11点多,他忙完手头的工作,回到了家中,跟我说接下来要准备陆续复工,他因为手头积累的工作多,成了他们民兵中首批回家复工的成员。在等待他洗漱的时间,我翻看着他的手机,找到了他第一天因为新工作带来的兴奋所记录下的一点点时间日志:0:40,有一批物资到了,赶紧出去卸物资,一会儿人家就该来领取了;1:30,各社区来领物资,分发物资;1:40,部分人被抽调到了封控小区,我没轮到,继续分发物资;2:00,给封控区的民兵送物资;2:30,又有部分民兵抽调到封控小区,我还是坚守着;3:00,送了一趟物资到封控小区,回来后继续等待社区过来领物资;6:30,社区物资发放完成,天亮啦……当天白天已经没有再记录了。简简单单的几个小时,重复的工作,却是这些天,这些值守人员最真实的写照。

等他洗漱完成,已经又过了0点,我们准备睡了,他的手机又开始不停地响起。是他们抗疫团队的微信群里,又有新的任务发布,还在值守的同志们又要开始新的一轮奋战……

这一次,小平湖对于疫情的控制速度其实是很快的。一个星期的时间,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一个星期的时间,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一个星期的时间,平湖这座小城重新复苏……这一切,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能是困在家里不能出门的一个星期,是每天被敲锣声吵醒核酸检测的闷闷不乐。却也是许许多多抗疫人员奋战的成果,也恰恰是这些人,守住了平湖这座城市的防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以前,对我来说,这句话更像一句口号,而现在,却成了一个个白色、蓝色、红色、迷彩色的背影……

2022-03-2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15681.html 1 3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