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荣怡婷 黄雨欣
本报讯 3月21日15时起,我市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由I级响应调整为II级响应,并于当天下午调整疫情防控封控区、管控区及防范区。通过前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市疫情形势得到好转,生产生活陆续恢复,大家的紧张情绪也得到缓解。但疫情尚未真正结束,广大市民在外出上班、购物的同时,防疫之弦仍旧不能松。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不少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因此对广大市民来说,“如何在复工的同时,做好个人防疫”至关重要。市民在正式上班前,需要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可疑症状,应第一时间前往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减少外出。来到单位后,要主动配合检查,包括体温测量、信息登记等;秉承“能走楼梯,不乘电梯”“见面微笑不拥抱”的原则,减少人员接触;确保办公场所环境清洁,勤开窗通风;就餐时,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分桌进餐;多人办公时需佩戴口罩,若情况允许可进行线上办公,以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会商等工作,避免人员集聚。下班回家后,记得个人清洁,将外穿的衣物放在通风位置;用75%的酒精擦拭手机、钥匙等小物件;采用“六步洗手法”对双手进行杀菌消毒。
经过长时间的封闭,不仅中断的生产经营陆续恢复,市民们按捺的消费需求也亟待释放。近日,记者发现我市街头各类店铺陆续开张,在多家食品超市内,前来消费的人员较之前有所增加。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出行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建议在公共场合,要时刻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外出时尽量避开商场、超市的客流高峰期,选择非周末或非下班时间消费,远离人员密集处。购物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安全距离,避免使用接触物品的手接触眼部;结账时,尽量使用电子支付,减少纸币使用,最好自备购物袋,减少接触公共塑料袋;购物完成后,尽快离开不逗留。建议市民购买物品后回家用流水清洗蔬菜、水果、肉类等,避免将附着在表面的病毒携带回家。
“降级”绝不意味着疫情防控可以放松,不代表病毒的威胁不存在,降级之后我市复工复产,人员流动显著加大,对防控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人民群众持之以恒地控,坚持不懈地防;需要每个市民,保持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绷紧防疫安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