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口罩佩戴别小瞧 疫情防控不放松

■见习记者 荣怡婷 黄雨欣

本报讯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戴口罩、消毒、洗手等“防控小事”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副主任李赟表示,科学规范佩戴口罩是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减少公众交叉感染最直接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疫情扩散蔓延。

“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病毒,正确佩戴口罩是个人防护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李赟说。此次奥密克戎产生的变异株传播力增强,但其传播方式主要还是基于呼吸道飞沫传播,而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同时还能避免打喷嚏、咳嗽、讲话时喷出的飞沫跑到空气中。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医用外科口罩依然对奥密克戎有效。

那么,口罩是如何阻挡病毒的呢?就拿医用外科口罩来说,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分三层,外层为具有防水性的涤纶针刺毡,能够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飞沫携带的大部分病毒会被阻隔;中层是以聚丙烯为主要材料的熔喷无纺布,其超细并带静电的短纤维具有超强的吸附性,剩余的少部分致病病毒在这层被吸附;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保持佩戴的舒适性。严密的三层防护,确保我们与他人接触交谈时,降低感染风险。

口罩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的前提是科学的佩戴。李赟介绍,要时刻谨记“脱戴口罩需洗手、内外上下要分清、调整按压金属边、严合盖住口鼻颌、及时定期换口罩”的佩戴要领。日常注意手卫生,佩戴和摘下口罩时要做好“七步”洗手。确认口罩正反面,通常深色面朝外,若是没有颜色区别,可根据口罩褶皱判断,褶皱处向下为外;有金属边的朝上,按压金属条使之紧贴鼻梁。口罩要与面部紧密贴合,使其覆盖口、鼻和下颚。打喷嚏或咳嗽时不需要摘下口罩,可适时更换;如果不习惯,可摘下口罩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口罩长时间使用、被污染或打湿后应及时更换;摘下后要彻底洗净双手。同时切记,废弃的口罩不能随意乱丢,应扔到指定垃圾桶中。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的口罩不会更换,时间久了,口罩的防护功能就下降了,起不到保护作用。”李赟说,虽然戴口罩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防疫常识,但是口罩戴久了,大家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习惯,比如把口罩拉下来露出口鼻,或是长期反复使用同一只口罩等,这种错误行为很容易给病毒带来可乘之机。

虽然佩戴口罩十分重要,但有些市民还抱有“我打了疫苗就可以不用戴口罩”的侥幸心理。实际上,所有疫苗保护效力都难以达到100%,个体差异以及病毒突变对现有疫苗产生免疫逃逸的情况均会导致少数“突破感染”的发生,所以即便是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在进入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也要正确佩戴口罩。

2022-03-2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14857.html 1 3 口罩佩戴别小瞧 疫情防控不放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