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科技向各领域广泛持续拓展,银行业的服务方式、服务渠道、服务模式等也在不断发生变革,金融数字化进程不断催生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银行业主动投身数字化浪潮,加速普惠金融数字化改革更是大势所趋。
平湖农商银行牢牢把握这一契机,以数字化改革发展为重中之重,立足本职、深耕本土,大力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促进金融资源公平有效配置,为百姓全方位提供更便宜、更方便、更快捷的金融服务。
着眼城乡新循环
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共同富裕
“我现在需要用钱时,只需要打开手机,轻轻点击几下,资金便秒到账,一次授信、随贷随用、随用随还,非常适用于我们这样的小型种植户,今后将继续加大种植规模。”得益于方便快捷的信贷支持,如今曹桥街道久耀家庭家场陈建中的葡萄、双孢蘑菇种植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陈建中口中的快捷信贷支持,其实就是平湖农商银行一大特色数字化产品——“善治积分贷”。依托浙江省内首创的“股权分红+善治积分”分红模式,实行差异化利率、差异化额度,农商银行创新以数字金融为载体的信用贷款——“善治积分贷”,全面推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赋能平湖“善治模式”乡村治理,有效实现“银行普惠”、“乡村治理”和“农户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农户授信服务覆盖面已达100%,授信户数5.94万户,授信金额91.79亿元。
近年来,农商银行将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紧密结合,统筹自身发展优势,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城乡共同富裕,让广大百姓和企业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生活保障,推动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实现新突破。在“善治积分贷”的基础上,该行加大实践探索力度,着力提升农村金融供给的数字化水平,围绕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打造了全省首家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金准贷”,对市农合联“金平湖”品牌授权企业整体授信10亿元。并充分发挥“金准惠农”金融服务党建联盟的作用,将“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行动推进等纳入双方党建工作任务,积极发挥党组织在“金准惠农”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共建、阵地共用、服务共推、信息共享、活动共办机制,为传承发展“新仓经验”增添了新的信用合作创新动力。
不仅如此,该行统筹布局“场景金融”,积极探索数字化生态,形成了线上以“丰收互联”为平台、线下以网点为支点,以自助银行、“丰收驿站”、金融服务联络员为脉络的农村金融服务“群络化”服务体系。通过大力拓展场景建设,以异业联盟为抓手批量上线“丰收联盟”商户票券,截至目前共计有13家商户入驻“丰收联盟”,涵盖水果、服装、百货、美容美发等多个领域,累计销售票券5.2万张,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式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打造线上线下“两个银行”,更好地服务城区和农村两个市场,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协同共进。
挖掘亲近新内涵
以数字化改革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全通道ETC无感支付智慧停车场建设实现了不停车、不取卡、不扫码的便利,缓解了传统收费模式导致的停车场出入口拥堵难题;“智慧校园”项目成功上线,涵盖师生所需要的基本金融业务的全部服务,并在校园消费、校园管理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近年来,农商银行以“群策群力解民忧,服务群众办实事”为主旨,聚焦百姓需求,全力打造智慧工程,将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让更多美好愿景化为幸福实景。从2016年起,该行便以当地在校学生、学生家长为目标客群,倾力打造“智慧校园”项目,通过使用市民卡来实现校园内的电子支付,逐步建立起以校园为场景的食堂、超市、图书借阅、考勤、奖学金发放、成绩查询等全方位移动支付体系,实现对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全流程特色营销。截至目前,该行已在全市范围内成功建立4个“智慧校园”,每月批量获取7000余位年轻“丰收互联”客户与价值客户。
与此同时,该行以“银医通”为切入点,打造新一代医疗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包含网上挂号、预约检查、预约住院、线上支付等内容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市民卡、“丰收互联”、银联卡、支付宝、微信等全流程无现金便捷支付。同步拓宽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使用渠道,提升医保公共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聚焦“智慧停车”,积极响应国家ETC公路收费制度改革要求,推进停车场景建设,采用无感支付、出口动态聚合码支付和停车场内支付三种支付模式,深度解决停车场停车难、收费慢等痛点,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出入效率,进一步助推了“智慧城市”的打造与建设。
此外,该行始终秉承“金融服务社区化”理念,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大力推动“丰收互联”APP向线下高流量场景延伸,在“丰收驿站”布放O2O体验屏,上线“丰收购”“金服”“融资”三个主题,共展示27款线上产品,通过人脸识别或扫码导流至“丰收互联”线上,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共享。加大“丰收驿站”改造,布局金融产品体验区、“一分钱”抢(换)购区、自助取款机、来宾休息区等区域,引入老干部“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功能,用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进行积分兑换,赋予“丰收驿站”新的内涵,提升客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和生活消费体验。始终坚持以打造全开放式银行大厅为目标,大力推行“1+1”营运模式,积极推进智能柜员机应用、填单系统应用、优化柜面及无纸化平台等应用。截至2021年11月末,该行智柜业务量已达51.16万笔,比2020年全年增加43.6万笔,增幅达576.36%,进一步推动了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便利化”转型。
探索量质新关系
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业务发展
面对新形势下的金融变革,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省农信联社部署和要求,结合地方以及本行实际,通过加强数据化思维和数字化运营,打破业务发展边界,释放数据要素生产力,以加速迭代敏捷创造力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2021年,该行持续加强对零售环境的数字化分析基础,结合数仓平台加速零售客群、商户画像的整合与分析工作,以“公积金贷”“社保贷”纯线上数驱贷款产品为抓手,通过数字银行管理平台,选定目标客户群体,结合线下走访,实现现场信息采集,完成普惠建档、普惠授信等工作。同时,全面推进小额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借助小微易贷、小微速贷平台,提升信用贷款覆盖面,推动个人贷款呈爆发式增长,零售金融实现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该行全面启动数仓平台二期工程,规范数据治理体系。明确数据质量责任部门,从政策规章流程上建立起一手数据质量的保障体系;开展各类数据指标的梳理、规范与统一。抓住社银合作、卫健“出生一件事”及税务“税小二”等项目合作机遇,主动对接商务、税务、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建立政银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打通各方数据对接渠道,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
不仅如此,在各个业务层面中,该行充分识别客户群体,建立各类自动化分析或处理系统,提供各条线决策应用,开发反洗钱辅助系统。实现对客户信息反洗钱视图查询、客户信息质量监测、特殊客户信息监测等功能,有效确保了新增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并充分运用客户风险识别预警系统、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实现对客户风险的动态监测、实时跟踪和持续管控,试点审计项目线上全流程无纸化操作,完成2个项目的全线上操作。着力搭建实时、动态、全方位的数字地图,通过大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实现可视化的数据平台,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全面直观的依据,为参与者行动提供实而有效的保障。
“我们将持续以技术赋能、以数据赋能、以人才赋能,在移动化、生活化、一体化和开放化等方面进行更加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让银行更智慧,让银行更亲近,让银行更便捷,营造开放共享的农村数字化金融新生态。”
■记 者 徐晓雯
通讯员 徐 盈 曹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