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蓉
这个学期,“双减”政策出台,引起了社会热议。面对“以后再也不能补课”的现状,不少中小学家长不知所措,作为暂时的“旁观者”,我希望“双减”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放眼望去,曾经遍地开花的培训班补习班大大加剧着教育焦虑,甚至连我们家的3岁小儿也成为“抢手资源”。“起跑线”不断提前,内卷化越发激烈。当时,在全家人的一致坚持下,我们家孩子勉强未被“拖拉下水”,目前还对学习充满热情。
其实,在几个月前,我也曾产生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想法,甚至在大宝进入幼儿园后,我就混迹各类小学宝妈群,从里面汲取信息和一些学习资料,希望给孩子超前学习,如今一本《小学新课标必背古诗词72首》的书正放在孩子新课桌上。刚开始的时候,也曾给孩子“做规矩”,每天晚上背诗20分钟。后来,孩子“反抗”也让我“心灰意冷”,直到孩子的爸爸接手了这项教孩子背诗的“工作”。尽量坚持每天学;每次学前定个很容易达成的小目标,不设长远目标;学得好表扬,学得不好多鼓励……就这样在爸爸的努力下,孩子以一周背一篇古诗的“蜗牛”速度进行着。但出人意料的是,在父子俩并不严谨的“治学”态度之下,孩子居然越来越愿意背古诗词,并在此中找到了乐趣与成就感。
后来孩子会在我们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两句诗,比如看到地上的落叶,他说“解落三秋叶”;看到高塔,他会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去山里秋游,他会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从背诗到用诗歌,如今,孩子甚至偶尔会改诗,描绘眼前。看着他笑着念诗的样子,我心中也如沐春风。
“你一直认为学习是苦的,所以才想让孩子抓紧苦读,但在课堂外,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和成绩,这才是家庭教育真正该做的事。”孩子爸爸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最看重的就是孩子,最重视的就是教育。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有个好的前途,也是天下父母的朴素期待,但这份对教育的“重视”,这些年却变得日渐“功利”。这也值得家长反思,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课余时间,以及其对孩子的意义,让校外的时间成为让孩子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时光,是家长应尽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