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智娟 通讯员 赵勤仙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银发浪潮”迎面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老年人健康养老的考验。如何才能让老人们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市卫生健康局以问题为导向,瞄准老年人健康服务提升工作,积极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着力从提速医养结合进程、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创建老年友善医院等方面着手,答好“银发浪潮”带来的考题,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健康老龄化”,切实增强了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医养结合,守护“夕阳红”
“这里环境蛮好的,有时还有省里的医生过来查房,奶奶住在这里我们很放心。”孙先生的奶奶已经90多岁了,因为年纪大,腿脚不便,除了能自己进食外,其他都需要家里人的帮助。考虑到老人的情况,今年孙先生一家将老人送到了新埭镇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病区。在这里,老人不仅得到了如家人般的照护,还能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帮助,这让孙先生一家十分高兴。
得益于我市医养结合病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眼下,像孙先生奶奶一样获得医养结合服务的老人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市医养结合病区共收治患者231人,其中申请长护险44人,目前在院45人。“考虑到农村老年人数量庞大,健康养老需求巨大,我们充分盘活各镇街道卫生院闲置医疗资源,高标准改造建设医养结合病区,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守护最美‘夕阳红’。”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4家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医养结合病区,医养结合床位累计达到80张。针对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各医养结合病区专门设置康复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区域,并配备压力波空气治疗系统、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等专业治疗设备,以及防跌倒和防坠床安全设施与老年人专用淋浴椅、坐便椅等适老化设施。同时,专门组建了包括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护工等在内的多学科专业团队,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康、养、护”四位一体的康养服务,切实守护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民生实事,托起“健康梦”
9月下旬,我市开启了“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预约通道,市民陆先生第一时间为家中老人预约上了打疫苗针剂。“去年给父亲预约流感疫苗,接种以后伤风咳嗽明显变少了,今年给我母亲也早早约上了。”陆先生告诉记者,小小一针疫苗,在给老人撑起“免疫屏障”的同时,也让他们全家人少了几分后顾之忧。
“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项目,也是预防控制流感、保护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此项工作自9月下旬启动以来,我市通过“线上+线下”预约的方式,有序推动疫苗预约登记工作,并以“志愿服务+专业接种”密切配合的办法,安全开展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工作。截至10月19日,全市16350名老年人已完成流感疫苗接种,获得免疫保护。
除了扎实推动“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民生实事项目,今年我市还面向50周岁-74周岁户籍居民开展了5年一次的结直肠癌筛查,通过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共完成筛查28723人,任务完成率达101.02%。针对发现的癌前病变患者和结直肠癌患者,及时告知并建议其尽快前往上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从而提高结直肠癌的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友善医疗,奏响“幸福乐”
在医院主入口设置即停即走临时停车区,方便老年人上下车;开通“无健康码”老年人专用通道,配备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双码”查询,畅通老年人就诊第一关;配置共享轮椅,修整轮椅通道,确保老年人无障碍通行……市第一人民医院围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在不少就诊细节上作了改进。“像自助机挂号,这里也专门安排了志愿者协助我们快速挂号,相当贴心。”市民王奶奶满意地说。据市一院统计,自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以来,医院开展风险评估,目前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至0.07%。
不仅仅是市一院“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成效凸显,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均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作为优化老年人医疗服务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了老年人就医环境,提升了老年人看病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据介绍,“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主要从老年友善服务、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环境以及老年友善文化四个维度出发,融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于医疗服务各领域,例如完善《老年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优化改造适老细节、配置一键求助装置等,改善老年群体就医体验,让老年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与尊重,营造了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