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倪 颖 陆晓红
本报讯 “这里有我小时候的记忆,感觉很亲切。”“这里建设得很好很有韵味,现在吃过晚饭,我们就会来溜达一圈,年轻人在球场打球,老年人聚在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广陈村民口中这个亲切有韵味的地方,就是近日广陈镇的一个新打卡地——广陈镇粮仓小镇客厅,它既有“历史功底”,又有千年沉淀的文化底蕴,值得行人停下脚步,放慢节奏去细细感受。
小镇客厅位于广陈集镇原粮管所地块,占地面积70亩左右。从热闹的街道转进小镇客厅,入目之处是趣致的角落,小景观点缀墙角,岁月斑驳了院墙,旧建筑展现出新面貌。门口不远处显眼位置是古老的抗战碉堡,带着时代的记忆,诉说着和平年代的美好。旁边的雪花井静静伫立,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慢慢走进去,一整排的老粮仓建筑群,仍然保持着旧旧的色调,提醒着人们它身上流淌过的岁月,从里到外散发着一种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韵味。建筑群西侧一块空地上,新建设了一个粮仓文化公园,设有大型户外活动广场、灯光篮球场和沿河休憩走廊,为小镇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运动休憩空间,也与古老的建筑群形成了一种新与旧的碰撞,感受十分震撼。
西面的小房子,经过重新修建,成为了广陈之韵和广陈之美的展示地。走进里面,一层为邻里驿站,现代化的设计风格,干净整洁,小小的地方功能十足,垃圾分类VR趣味体验、24小时自助服务、健身角、童趣屋、书吧水吧等十分齐全,还设有环形展陈区,用于小镇历史展陈和美丽城镇建设成果展示。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每到粮食丰收的季节,农民就会把粮食送到这里来。但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粮管所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里也就渐渐冷清了下来。”广陈镇副镇长吴颉靓说,粮管所地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汇聚了三个不同年代的历史印记,宋代的雪花井,抗战时期的碉堡,还有20世纪70年代的公社粮仓,见证了广陈的历史变迁。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建设,广陈镇整合镇区资源,对城镇美丽载体进行有机更新,全面焕新区镇百姓生活配套设施。自今年7月开始,历时3个月,对地块进行了全面改造。经过改造的小镇客厅焕然一新,在完整保留历史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对内部功能进行细化改造。
“广陈镇将进一步注重将城镇记忆融入小镇客厅各项活动中,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打造有情怀的美丽城镇载体,以‘生活美’激活‘人文美’。” 吴颉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