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切实发挥财政政策与资金导向作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既丰收又增收。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0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65:1,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产值10.378亿元,增速6.8%。
粮食补贴精准施策
稳住“三农”工作压舱石
稳普惠,保障粮食安全。按照“谁种粮,补贴谁”“谁多种粮,优先支持谁”的原则,推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种粮补贴、旱粮补贴等普惠制政策,年补助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补助实际种粮农民。精补贴,保护种粮积极性。针对粮食市场价格下跌情况,出台保障粮食安全补贴政策,安排资金1365万元,按照0.1元/斤的标准予以补助。新路径,解决资金瓶颈。将农户所拥有的农机具、可享受的政府补助等与贷款额度相挂钩,创新开设生产设施所有权、大型农机具所有权、大额订单收款权、农业保险收益权和农业项目政府补贴收益权等“五权”抵押贷款,并且由财政按3%的贴息率给予规模种粮农民、龙业龙头企业等的贷款贴息。
“双强行动”多管齐下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
补短板。针对全市水稻机械化插秧、高效植保、烘干等薄弱环节,对生态、绿色、高效生产机械在中央、省补的基础上,按照作业面积、最高不超过购机价格50%追加市级购机补贴。锻长板。基于我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基础较好的优势,出台未列入中央、省购机补贴目录的首台套无人驾驶系统、北斗系统等补贴政策,按50%的标准予以补助,加快农业生产领域机械化发展。强技术。年安排资金400万元用于院地合作、乡村人才振兴、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作物新品种研发等项目,引育新农人新技术向农业农村领域拓展。出台支持力度达2亿元的农业经济开发区扶持政策。聚资金。积极向上争取省级集成创新示范项目资金7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7161万元,推动全市稻米产业向高标准、高效能、高品质、高等级、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赋能”振兴乡村
谋划共同富裕新篇章
聚焦共同富裕总目标,以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项目为契机,总投资2.05亿元,省补资金8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298万元,构建平湖市乡村大数据平台,同时开发“浙农补”“善治宝”“浙农服”“肥药两制改革”“本家鲜”等5个场景应用,覆盖农业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五大领域。数据平台与财政资金发放平台打通,农户善治积分与银行申请贷款额度相挂钩,让数据产生价值,有效提升农户的参与度、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