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灯文化节对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平湖人来说,承载的是我们成长的记忆,西瓜灯文化节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迁和金平湖的华丽蜕变。
■洋翻芋
那天晚上,我牵起女儿的小手,走在连接东湖和明湖的彩虹桥上。在灿烂的霓虹灯光里,指着墙面上那些还原老街的画作,我告诉她:“那是妈妈上过的小学,那是妈妈小时候住的地方。”女儿感叹:“变化可真大呀,这些地方都没有了呢!”我笑着说:“是啊,我们的小平湖啊一年年发展得可快了,小平湖都变成了真正的金平湖了!”接着,我又问女儿:“你知道我们平湖的特色是什么吗?”女儿指着路边西瓜形状的路灯,说:“是西瓜灯文化节呀!”紧接着,女儿又问:“妈妈,你说过,以前的灯节可热闹了,还有放烟花呢,现在怎么没有了呀?”我笑着告诉她:“因为要环保呀!那时候的灯节呀……”
提起西瓜灯文化节,我最先想起的,是和闺蜜在小学的时候一起拍摄的那一张赏瓜灯的照片。就在去年,她还特意翻出了那张照片发了过来。我想,大概那张照片勾起了她儿时的回忆。那一年,我们的父母相约一起去关帝庙商城凑热闹,我和闺蜜手拉着手,穿过拥挤的人潮,在解放路上看巡游舞龙,在大西瓜前拍照,挤进人头攒动的中百商都看满商场的瓜灯。那张令我和闺蜜都无比珍惜的照片,就是在中百商都里拍摄的。小时候的灯节,是热闹的、好看的、新奇的。
后来,灯节加入了烟花大会这项重头戏。烟花是那么绚烂美丽,以至于关于烟花的那些记忆片段尤为深刻。高三的那年,放烟花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我们都在教室里奋笔疾书地刷着习题。烟花大会的隆重让老师们也默认了我们的“临时下课”。记忆中的那一晚,所有的同学都飞奔到了天桥,欢呼着、雀跃着,所有的考试压力也随之一同被释放了。入职的第一年,烟花大会时候的工作任务是在东湖边执勤,那一年,妈妈和爸爸特意挤到了人群的最前面,只为看一眼工作中的女儿的样子。至今还记得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是那么喜悦,甚至是有一些自豪。我女儿出生的那一年,西瓜灯文化节恰逢月子期。烟花大会的那一晚,全家人都守在家里。那时候看烟花,早已没有了花季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奔向露台的雀跃。只记得,我怀里抱着女儿,在阳台上远远地观望绚烂的烟花,通过烟花响起的声音去想象着现场的热闹,内心仍泛起抑制不住的喜悦。
再之后,烟花大会退出了西瓜灯文化节的舞台。女儿也在慢慢长大,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背起书包上学去。西瓜灯文化节换了一种继续陪伴我的方式,我抱着女儿去南村书堆轻轻触摸用西瓜雕刻的瓜灯,牵着女儿去东湖边看漂浮在湖面的瓜灯,陪伴女儿一起制作西瓜灯文化节的手抄报,制作灯节元素的环保衣服……
西瓜灯文化节对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平湖人来说,承载的是我们成长的记忆,西瓜灯文化节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迁和金平湖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