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如桂之年

□ 刘翠琴

本想说“中年如桂”的,但细思又有些不妥,中年正是如日中天之际,集低敛与张扬为一体的桂花与之相比不太恰当。窃以为,五十至六十之间的年岁大约可比之为桂。

年轻气盛时,较难体会“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个中滋味,因为正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际,争做立向涛头的弄潮儿呢,哪会闲得下来或静得下来?中年人不仅是家庭的顶梁柱,而且是社会的中流砥柱,那枝脆干细的桂花树岂能胜任?

尽管桂花在层林初染的秋天开放,但如无人间烦心事,才不会感觉其味太闹。怒放之时,真的是搅得空气都闹腾起来了。哪怕只是墙角的一小棵,无论早晚,即便无风,花香也袭击得你手足无措,仿佛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意乱情迷中不由得想起糖炒栗子、桂花糕、扬州的牛皮糖……顿觉平淡的日子有了想头,有了着落。

桂花树枝叶婆娑,但也没有多少人认为其特别;叶子四季都绿,但从无鲜翠之时;八月桂花遍地香,也鲜有人驻足细赏,顶多看一下花色,确认一下是金桂还是银桂,又匆匆而过。倒是不少人爱吃掺有桂花做成的各种糕点,酿制的各色美酒。不过也奇怪,茉莉、菊花、玫瑰等均可制成花茶,也深得不少人喜爱,但茶叶店里鲜有桂花茶卖,可能店家嫌它的香气太俗常,恐袭扰了其他茶香的雅致吧。

飒飒秋风中,桂花如雨般从枝叶间筛落,又很快“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了,而且也无人为之唱《葬花吟》。总感觉秋是四季中最长的一个季节。你看,烂漫春花一一谢幕时,蝉鸣蛙噪就伴着夏的燠热急吼吼地扰得人坐立难安。一过立秋,只消一场雨,便是“天凉好个秋”了。冬日的寒冷还未出发,许多结果仍是没有拆封的秘密,不如任云卷云舒吧。但一旦有了桂花的香气弥漫,顿时觉得人生充盈丰满了许多,眯眼瞧天边慢悠悠徜徉的云彩,都觉得那是给予生命的奖赏。

按生命的一般概率,已过知天命之年,花甲之期如风中的酒旗向你抛着媚眼,但似乎离“日暮苍山远”的暮年还有一大段距离,所以不必“风雪夜归人”。晚来天欲雪时,可闲敲棋子落灯花,可微信好友“能饮一杯无”?哪怕雪深路滑,也可“雪夜访戴”,趁兴而去,尽兴即归。但更多的是宅在陋室读书写字,箪食瓢饮,不改其乐。虽耳不聪目不明,但离老眼昏花还有好些日子可“糟蹋”;虽忙碌了大半辈子,也许仍无甚收获,如桂花树再怎么枝繁叶茂,其干仍不能成为栋梁之才,但毫无愧色地绽放密密麻麻的小花,花香张扬,浸透你的每一个毛孔。可它又绝不招摇,不惹群芳妒,只是一味地伏低伏小,但无论它是如何低调谦逊,骨子里的魅力仍是香远益清。

那些已近退休之年的人,他们大多数在单位勤勉地工作着,在家中勤劳地操持着。也许他们不善言辞,不会鼓与吹,任桃红柳绿占尽春光,可他们的厚道与坚韧是总也遮掩不住的香。没有了中年的油腻,其尘面霜鬓,显得尤为淳朴。

初冬,雨雪霏霏,桂花树不复枝繁叶茂,但仍有一些在开花溢香,那是迟桂花,也许就是正步入如桂之年的你我。尽管有时心力交瘁,但不敢懈怠,总要把生命的美绽放到极致。有时甚至错觉自己是吴刚斧下的那棵树,无论岁月之斧怎样砍斫,哪怕伤口在渗血,也会自我修复得神采奕奕地立于人前台上。人生的好时光已经逝去,是“水去云回恨不胜”了,常常是“一杯春露冷如冰”,但只因为如桂之年是人生的过渡段,不论人生篇章是怎样的,起承转合总是需要衔接的,不奢求收尾是令人啧啧夸赞的叹号,也总希望是圆满的句号,而非无限遗憾的省略号。所以责任使我们不能也不敢轻易地卸下伪装。殊不知,再浓的花香也暖不了影子的清冷,再烈的酒也安慰不了心头的落寞。

如桂之年,回首向来萧瑟处,不会也无风雨也无晴。但如果拥有桂的一缕香魂,待到“为霞尚满天”之时,真可以毫无愧色地吟诵“莫道桑榆晚”,而后,豪爽地浮一大白,且坦然迎受“活到老是一种福分”的安慰和祝福。

如桂之年,为霞尚满天,不必纠结错过的风景,也不必忐忑以后的路程,且行且观。

2021-09-1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56297.html 1 3 如桂之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