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佳英 金睿敏 通讯员 朱学敏 摄影 王 强
核心提示:今年上半年,我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8.1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列嘉兴五县(市)两区第3位;合同外资完成49775万美元,同比增长15.5%,实际外资31708万美元,同比增长49%……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商务经济再创新高,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且勇夺嘉兴2021年度第二次“互学互比互赛”流动红旗奖。
“重磅荣耀”的背后,离不开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持续发力。今年以来,我市以“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开放水平最佳、企业获得感最强”为总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聚力实施“对标争先、品牌提升、阳光监管”三大行动,全力打造具有平湖辨识度的最优营商环境,助力建设“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新崛起之城。
构建全生命周期链条 服务企业实现新优化
“没想到我们上午9点前将审批资料传送到平台,当天下午三点,‘金管家’服务团就出现在我们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并当场为我们提供整改意见,之后我将所得的意见整理反馈后,两三天时间就拿到了审批许可证。”说起“金管家”服务团的工作效率,平湖市广陈天纯自来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平惊喜不已。
今年2月底,嘉兴港区域外引水城区分质供水工程主管网(平湖-乍浦)工程施工,需要挖掘城市道路24处,占用城市绿地面积2490平方米。如此大的工程,需涉及水电气网报装、建设施工等130余个项目。“如果按照以往,每次开工都需要向道路、地下管线等14个管理和执法单位提交7个审批事项,光是审批就要耗时近20天,十分麻烦。”李平说,现在有了“金管家”服务团,将原先分散在自然资源和规划、交警、市政、园林等7个事项整合成“一件事”办理,跑出了项目审批的“平湖新速度”。
项目审批只是开端,企业投产后遇到的问题还有不少。“我们在申报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时发现,因为我们公司一部分生产设备不在平湖当地而无法进行账实核对,从而不能申请资金补贴,但如果就此放弃,又觉得有点心疼。于是我们向政府寻求帮助,希望可以为我们解决困难。”浙江联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碧才说。了解到情况后,市经信局、财政局等部门第一时间组成服务团采取特事特办,立即赴外地进行跨省服务,最终经过一一核实,确定该公司符合补助要求可继续申请资金补助。
无论是李平,还是钟碧才的满意度都得益于我市“金管家”服务团的“量身定制”。走进市政务中心二楼的“金管家”企业综合服务中心,3名前台工作人员正在受理企业申报、收件等前期问题,而后期的高效服务则“隐藏”在背后的联审办公室。只见办公室里每个审批桌位上都贴着发改局、经信局、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的标签,从项目准入立项、建设环节审批、竣工联合验收,到生产运行、经营发展,再到企业注销,全链条的“一揽子”服务都将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中完成,一间审批桌位就承担着一个部门的职责。
据了解,“金管家”企业综合服务分为线上“企业直通车”和线下“投资项目高速服务区”,双轨联动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金管家’顾名思义就是‘管家式’服务,现在我们将各部门组团在一起,实现一次申请、提前服务、内部流转、集中办公,既提高了服务企业的效率,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实现了企业少跑腿、服务多方位。”市政务数据办副主任吴增观说。“金管家”大作为,“小平台”大应用,截至目前,已有215家企业享受到“金管家”企业综合服务。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我市还创新推出“小平台+互联网”招投标模式,利用数据赋能,优化平台服务能力,提高企业参与投标积极性,强化招投标全生命周期监管。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工程建设小型项目实现了“开标不见面”“投标零次跑”。
投入一站式管理中心 打造涉外管理新样本
一边是因为疫情隔离耽误时间,来不及补办材料;一边是签证时间马上到期……面对两难境地,入职于新埭镇一家民营企业的外企高管面临逾期居留不得不出境的可能。正当这名外企高管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平湖市涉外管理服务中心结合公安、科技等部门资源,了解该外企高管的实际情况之后,为他办理了其他合理事由的停留证件,延长了他在中国合法停留时间,为他补充材料、办理就业证预留了时间。
不用“多头跑”,而是“一站式”搞定,对来平办事创业的外籍人士来说,平湖市涉外管理服务中心的投入使用,实现了他们相关手续的“一站式”办理,既减少了跑的次数,也解决了外籍人士在平办理手续的困惑。
平湖是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也吸引了一大批外籍人士来平创业创新、工作生活。目前,在平就业外籍人士约有460名,他们活跃在各个企业,参与企业管理、研发等方面。为推动外籍人士在平服务与管理工作,去年市公安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聚焦人本化、集成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创新推进省级县域集成试点改革,努力搭建政策匹配、数据融合、功能归集、联动协同的一站式综合涉外服务体系。今年6月,落户明湖景区、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的平湖市涉外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市推动外籍人士服务与管理工作实现了体系化、实体化运作。
“目前,平湖市涉外管理服务中心统筹公安、外事、科技、司法、商务等24个涉外职能部门,联合组建核心服务团队,根据业务频率落实公安、科技、人社、司法等部门常态入驻,商务、民政、教育、医保等部门预约入驻,实现外籍人士服务与管理的集成。”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朱慧说,除了部门常态入驻或预约入驻外,涉外管理服务中心还引进了第三方服务,定期组织外籍人士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传播“平湖好故事”。
平湖市涉外管理服务中心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实现“一键点击、一门进出、一口咨询、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员帮办、一条龙服务”,使外籍人士跑腿次数减少50%,审批时限压缩72%,外籍人士的满意率和获得感全面提升,也进一步优化了平湖的营商环境。
线下投入使用平湖市涉外管理服务中心之际,立足于线上的外国人来华“一件事联办”应用场景也于最近开始试运行。据介绍,该应用将涉外业务按照审批类事项和服务类事项进行分类,目前上线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签证证件办理等审批类事项6项,社会保险办理、个人所得税办理等服务类事项6项。“外国人来华‘一件事联办’应用场景,优化集成外国人来华服务,实现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让外国人来平享受‘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市科技局副局长徐欣说,该应用场景实现政府部门、涉外企业、外国人才等领域多跨协同,有助于营造良好服务生态,推动外国人来华服务体系整体智治和系统重塑。
建立虚拟电厂降能耗 迈向实现双碳新征程
每年夏至日一过,就到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迎来了用电高峰期。今年夏至日,我市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的“虚拟电厂”提前预测平湖110千伏永兴变2号主变将出现负荷紧张异常,并借助AI智能指挥长“启航”发出预警信息,调控分中心总指挥长查看此次异常事件后确认执行。于是当天14时30分,浙江荣晟环保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关停了部分辅助设备;正在新埭镇国际·进口商品城消费的顾客对于突然上升两度的空调温度丝毫没有察觉;安装了智能空开的虹桥景苑小区居民张先生家中电热水器线路也自动关闭,但并未对他的生活产生影响……
工业厂房、商业办公楼、居民住宅区……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系列电力设备短暂关闭后却对生产、生活不会产生影响,这就是“虚拟电厂”的奥秘所在。“电力不能大规模储存,我们用的电是瞬时平衡的,也就是说,你用多少,电厂就要源源不断地发多少,但是全国的用电负荷会随着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变化,整条变化曲线就如同一座‘大山’,有低谷也有高峰,平时我们用电负荷基本保持在‘山腰’的高度,这部分占整座‘山’的95%;剩余的5%就是‘山峰’,全国用到这5%的时间不足50小时,但为了‘山峰’也能保持运行,我们也需要提供同样的发电站、变电站,这些额外的配置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碳排放的增加。‘虚拟电厂’的存在就是为了在用电高峰时段可以向外部供电,在电力富余情况下可以消纳电力,灵活地对负荷进行调度,实现‘削峰填谷’。”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吴佳边画图边向记者介绍道。简言之,“虚拟电厂”就是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将分布在各地的负荷“串联”起来进行集成调控,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虚拟电厂”的使用,不仅是对有序用电的一个补充,也是对电力需求响应的发展升级,更是对我市企业的重大利好。在我市新城吾悦广场地下车库,一根根铝制的管道“穿梭”其中,一端连着商场的空调出风口,一端连着空调机组。“一旦出现用电缺口,我们就可以通过预先安装的电子终端实现分钟级远程柔性可调节负荷需求响应。只需将商场内的中央空调温度提高2至3度,整个过程消费者很难察觉,但却能让商场的日均用电量减少近20%,并且每降低一度电还会得到相应的补贴,这对商场而言是一件一举三得的好事。”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当湖所客户经理梁沁韵说。
今年以来,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作为基于用户需求侧分层分区弹性平衡的县域“虚拟电厂”试点,不断扩充资源池,实现可调资源街道全覆盖、类型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市已有近百家用户加入了“虚拟电厂”资源池,并且已经有14家用户正式签订协议并接入平台,已形成可提供日前、日内、实时合计可调负荷200兆瓦以上的资源池。据初步统计,在今夏用电高峰期间,随着“虚拟电厂”项目推进,将可实现全市全域调峰最高负荷3至4万千瓦,以建设100万千瓦虚拟电厂资源池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3亿元电网新建投资成本,提高清洁能源消纳空间9600万千瓦时电量,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度减排项目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中华东区域碳排放因子计算,可减少碳排放约7.6万吨。即通过对负荷的精准管控,真正实现“智慧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