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章
2005年5月29日至30日,在香港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会上,一幅《消夏图》出人意料地以325万港元成交,竟比估价高出了30倍(估价10万元至12万元)。这画的作者,就是出生于平湖乍浦的明代宫廷画家朱端。
作为宫廷画家,朱端长期在宫内活动,到了晚年始归家乡,又不久便去世,所以他的生平极少为人所知,家乡的志书中尽管有所记载,但也往往语焉不详。《南湖晚报》于2004年6月19日曾刊登过《明朝海盐画家朱端》一文,文中说:“朱端很得正德皇帝的器重,授锦衣卫指挥,钦赐一樵图书(故号“一樵”),但他名不见经传,在海盐县的县志里也找不到他的名讳。所幸的是在故宫的藏画中有他的几件作品,才使人们知道有这样一位画家。”朱端确实是一位不应被遗忘的在中国绘画史上比较重要的明代宫廷画家,但事实上他不是海盐人,自明天启《海盐县图经》中提及以后,此后的海盐县志再也没有他的记载,因为他是乍浦(平湖)人,从明天启的《平湖县志》就已开始收录他的事迹,后来数部平湖县志都有记载,清代学者沈季友所编《檇李诗系》、清邹璟所编《乍浦备志》、民国收藏家孙振麟所编《当湖历代画人传》等对其都有记载。将朱端误作海盐人,一是因为平湖是从海盐县分析出来;二是因为明宫廷画家与外界接触极少,他的生平、事迹便渐渐不为人知,乃至以讹传讹。
据史料记载,朱端被征入宫廷,是弘治十四年(1501),而且与他同时进宫的还有一位乍浦画家,名为曾和。因为曾和进宫后不久便逝世,所以其事迹就更鲜为人知。
据明天启《平湖县志·人物·艺术》载:朱端,字克正,为海宁卫后所人;曾和,乍浦所人。明代地方的最高军事首领为都指挥使,掌一省之军政,其下以卫所制为主,凡各要害之处均设有卫或所。卫所之官兵皆为世职,即一人从军,一家便永远为军户。乍浦为海防军事重镇,在明代设有两个千户所,均隶属于海宁卫。这两个千户所分别为乍浦守御千户所、海宁卫后所。乍浦守御千户所设立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海宁卫后所于明正统八年(1443)由海宁卫调守乍浦。因此,朱端、曾和皆为乍浦人,实为确凿无疑。
朱端年轻时十分贫穷,以打鱼、砍柴为生。但他十分喜欢绘画,因为无钱购买画笔和纸,就经常在沙滩上或者石头上练习绘画。沈季友《檇李诗系》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朱端、曾和年少时遇异人授画笔的传说:“有一天,朱端、曾和在乍浦山脚下的一块石头上绘画,碰到一位异人。他问朱端道:‘你要学习绘画吗?我给你一支笔。’然后摸出一支笔给了朱端。曾和见后,连忙跪下相求。异人又摸出一支笔,咬掉笔尖后给了曾和。从此以后,两人画艺大进。曾和尤擅秃笔作画,是因为异人所授之笔无笔尖。”清卢奕春有竹枝词赞曰——
绿箬青蓑唱晚风,云根一片落霞红。
异人肯授丹青笔,任尔渔樵画亦工。
由于两人勤学苦练,画技日渐臻于一流,颇为当时所推重。弘治十四年(1501)两人一起被征入宫廷,因为那一年是辛酉年,为人诙谐旷达的朱端便为自己刻了一枚“辛酉征士”的印章。正德年间(1506-1521),朱端又以杰出的绘画才能升迁为“直仁智殿锦衣指挥”。明代宫廷绘画承袭宋制,但未设专门的画院机构。朝廷征召的许多画家,皆隶属于内府管理,出众者多授以锦衣卫武职。画史称他们为画院画家,实际上是宫廷画家。名洪武和永乐两朝属初创时期,机构未臻完备。至宣德、成化、弘治年间,浙江与福建两地继承南宋院体画风的画家,陆续应召入宫,遂使明代院画一时呈现出取法南宋院体画的面貌,宫廷绘画创作也由此达到鼎盛时期。朱端也极得正德皇帝的赏识,曾获赠一枚“钦赐一樵图书”印章,于是又自号“一樵”。
朱端的绘画技艺全面,除擅长山水人物画外,兼工竹石花鸟,也善书法。《乍浦备志》评其绘画为“尖笔取神,娟秀绝俗”。朱端的山水画宗法南宋宫廷画家马远、夏圭等,人物画学元代画家盛懋,花鸟画效法同时代的宫廷画家吕纪,墨竹画则师法明代画家夏昶。具体而言,他的山水人物画成就最高,他在继承南宋院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用笔精劲,墨彩明媚,画风秀润,自成一格,成为宫廷绘画与吴门画派之间的“链接”。主要代表作品有《烟江晚眺图》、《远眺山水图》、《寻梅图》、《寒江独钓图》和《弘农渡虎图》、《秋船图》等。《烟江晚眺图》画临江峻岭平岗,树木葱郁,岗上二人对坐,居高远眺。江面烟霭迷漫,对岸村落人家,岸边船樯林立,渔舟扬帆,江中堤岸小桥,老翁携童漫步其间,而靠岸水边,两舟正在罱泥。江南山清水秀的清旷意境,水乡农村的生活气息,跃然绢素之上。《远眺山水图》所绘为文人泛舟江上、垂钓赏景的情景。画面作对角线构图,右实左虚,中景对江水为主,点缀坡陀舟船,主景隔江对峙,境界显得极为开阔。《寻梅图》为绢本设色,立轴,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之延春阁。画面湖天积雪,一策杖撑伞的老翁勉力行于湖滨;两童子分别抱琴、负书,随行于侧,看起来是准备渡江到对岸的梅村。《寒江独钓图》绘一渔夫独钓寒江,大雪笼罩了一切,使观者寒意顿生。历代文人都喜欢此类题材,画面多闲情逸致或遗世独立之意。朱端尽管为宫廷画家,但出身贫寒,年轻时便靠渔樵为生,他画此图,便少了常见的闲趣却多了几分孤寂。据《檇李诗系》,朱端曾有自题画云:“自剪烟绡写钓竿,孤舟一叶楚江湾。”现珍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秋船图》,十分注意环境的描写,在构图上作“一河两岸”式布局,近景岸边有些湖石,间有四五株高耸的杂树,聚散错落,宾主分明。树阴下停泊一渔船,船尾一疲倦的渔夫正蜷身抱头酣睡,而船头另一端是仰卧的文人,却仿佛深深地陶醉在秋天的景色中。人物线条流畅,典雅蕴藉。近处河岸之上草木隆盛,水波淡淡,远处山势平缓,空明幽淡。面对这良辰美景,渔人无心欣赏,而倦乏之态与文人的精神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景致在意趣上颇似元人山水画风格。值得注意的是《秋船图》画面左上自识“正德戊寅岁九月朔后二日,雅山一樵朱端写”。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朱端确实是乍浦人。
朱端晚年回到乍浦,生下一子,未周岁而朱端病逝,所以他的画艺无人继续下来。而与之同时的曾和尽管去世较早,但有一子传承其父业。他的孙子叫轩辕,以医为生,亦善绘画。《乍浦备志》记载,清初李天植编纂《九山志》,曾请曾轩辕画《九峰图》,李称他的山水是“天机磅礴,登作者之堂”。
朱端现有多件传世作品分别为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烟江晚眺图》轴、《弘农渡虎图》轴、《竹石图》轴、《寻梅图》轴,均藏于故宫博物院;作于弘治十四年(1501)的《雪景图》轴,藏于上海博物馆;《松院闲吟图》轴,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寿桃图》轴,藏于烟台市博物馆;《渔乐图》轴,藏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博物馆;《寒江独钓图》轴,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秋船图》轴,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也著录了朱端的几件作品,分别为《仿郭熙山水图轴》(编号134,又作《远眺山水图》)、《秋江泛舟图》(编号135)、《竹石图》(编号136)。
朱端《寻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