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各地都在热烈开展学习党史、缅怀英烈的活动,这让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一次湖北竹山之行。
1987年清明时节,我与县委办的两位同志一行三人,受中共平湖县委、县政府的委托,专程去湖北省竹山县,祭奠一位四十多年前英勇献身在那里的平湖籍革命烈士许明清。在途经武汉时,我们登门拜访了许明清烈士的女儿林郁郁同志(时为湖北省标准计量局干部)。
四月的鄂西北依然带有几分寒意,春天的阳光只是偶尔关照刚刚冒出尖尖细芽的小草,路上的行人仍然裹紧着衣服在春寒料峭中匆忙行走。从车窗外望去,远处的山坡上尚有部分残雪。那儿的气候环境与风土人情,跟沿海平原地区相比,显然有些不同。但是,当我们一踏上竹山这块洒满过英雄鲜血的土地,就沉浸在热烈而友好的气氛中,顷刻之间便忘掉了一路的疲劳。
在竹山县委办、县府办领导的周密安排下,我们实地考察了当年许明清带领竹山人民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展开鏖战的阵地和渡口;参观了许明清生前被关押的牢房和遇害地;走访了曾经与许明清同志并肩战斗过的战友;瞻仰了许明清烈士纪念碑,吊唁了革命烈士墓;征集到部分有关许明清烈士生前英雄事迹的珍贵史料。竹山之行,获益匪浅。尤其使我们不能忘怀的是,老区人民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英烈的崇敬之情,以及随之而生的许多感人故事。
不知许明清,枉为竹山人
在十堰至竹山的公交车上,我顺便询问了同座的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你是竹山人吗?”
“竹山宝丰人。”
“你知道竹山有个叫许明清的人吗?”
“许明清,咋不知道?他早已牺牲了。”
“你知道一些关于他生前的故事吗?”
“我小时候就听我爸和学校的老师讲过,他是我们竹山第一位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后来被国民党还乡团抓去活埋了,死得很惨。他活着的时候,为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所以,老百姓一直都记得他,还把他当神来敬呢!我们竹山的老百姓有句话,叫做‘不知许明清,枉为竹山人’。”
明清墓
据竹山县委党史办的同志介绍:许明清,原名陈玉虹,浙江省平湖县新庙乡杉青港人。1918年出生,15岁去嘉兴读初中。1935年,在杭州读高中时,与学校进步师生一起秘密组织“读书会”,寻求革命真理。1937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后不久,便亲耳聆听了周恩来同志关于抗战形势和我党方针策略的演讲,从此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后受中共组织委派,入第一期应城汤池农村合作训练班学习。结业后,以农村经济合作指导员的身份去京山农村工作,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在京山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中共京山县向家冲区委书记。这过程中,他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发展中共党员,创建应城抗日游击司令部军医院。1939年,任中共应城矿区区委书记。1940年,任中共应城县委组织部长。1943年夏,任中共汉孝陂县委书记兼县长。抗战后期,面对恶劣的斗争形势,他与县委其他同志一起,在多达300多个的敌人据点之间穿插游击,为地委机关、部队、学校、医院筹集资金,并多次冒险去日寇占领的武汉,为部队购置医疗器械和药品。1945年10月,调任鄂中专署副专员。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公然撕毁国共和谈协议,发动内战,调集30万大军包围中原解放区,妄图一举消灭我中原部队。1946年6月26日夜,中原军区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被迫向鄂西北突围,许明清率部负责断后。7月14日,许明清所在部队解放竹山城,组建了中共竹山县委、竹山县人民民主政府,他被任命为县长。随后,开始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他在北门坡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拿出部队军饷作为无息贷款给穷苦百姓购买粮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许明清曾学过医术,常常挤出时间,为百姓看病。他领导的县民主政府很快就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咱们的许县长”。
不久,国民党军分三路进逼,对竹山县城构成夹击之势。县委机关被迫转移至南部山区,组建了中共竹南县委,许明清任书记,并以官渡镇六房沟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1946年9月,竹南县委突然遭遇敌人袭击,许率部突出重围,身负重伤。后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许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0月10日午夜,被国民党军谷炳奎部活埋于竹山县城西,时年28岁。
县委办公室的唐主任告诉我们,许明清烈士的墓地和纪念碑都坐落于现在的县委机关大院内,选择这块地方是有讲究的。首先,这儿原是许明清烈士遇难的地方,小地名叫走马岗。许被害后,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他的遗体就地掩埋。为了缅怀这位人民的好县长,他们经常来到许明清的墓地烧香祭奠,这种悼念性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如果把墓碑建在其他地方,这在群众的感情上很难接受。其次,激励我们的党政干部要永远牢记: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明清街
从许明清墓地出来,有一条东西朝向的宽阔马路,两旁绿树成荫,楼房林立。陪同我们参观的县党史办孙主任介绍说:这叫明清街。解放前,这儿原先只是一条小路。当年,敌人活埋许明清时,就是沿着这条小路由东向西押送过来的。据当时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回忆,许明清遇害的那天夜里,敌人怕被老百姓发现,整个竹山城实行宵禁。行刑是在午夜进行的。许明清被害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深秋季节,出现如此大的雷雨,实属罕见。乡亲们说:杀害许县长,天理不容,这是苍天在为英烈鸣不平啊!解放后,这儿逐渐形成了一条街。为纪念这位革命烈士,老百姓都习惯地把这条街称为明清街。紧靠明清街北侧,有一个村庄,叫明清村,过去又叫明清大队。在许明清遇害的那天夜里,村里有不少百姓曾从自家的门缝里亲眼见到许县长被押赴刑场的情景。因此,他们对许明清牺牲的印象特别深。沿着明清街往东走50米,右侧有一所小学,叫明清小学。每逢清明时节,满街都是前来祭奠革命烈士的行人。
明清歌
在祭扫烈士墓的那天上午,我们先来到附近的一家工艺美术商店购置花圈。当走近商店门口时,从室内传出一阵亲切而深情的电声乐曲。原来,一位两鬓花白的老人正在弹奏《咱们的许县长》这首歌。当他得知我们是从许明清的家乡远道而来时,他赶紧起身迎接,又是让座,又是请茶,一见如故。他叫何荣甲,原先在黄石一所中学当老师,现离休在家。他虽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很是健谈。话题自然就回到了他刚才弹奏的那首曲子上。何老兴奋地对我们说:他不仅亲眼见到过许明清,而且还亲耳聆听过许县长的精彩演讲。在第二次解放竹山时,他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被安排在部队文工团。许明清牺牲后,他根据烈士生前的事迹,创作了《咱们的许县长》这首歌。歌中唱道:“三十五年六月天,太阳照红了竹山县,来了一位许县长,为民把事办……”起先在部队教唱,很快就传遍机关、学校、工厂、商店以及整个竹山城乡。我问何老:“现在的年轻人会唱这首歌吗?”他爽朗地笑了笑说:“咋不会呢?我们这儿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唱这首歌,要世世代代唱下去!”
明清“神”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这神的世界也就变得通情达理,平和可亲。在许明清的墓地,我们发现不少烧剩的香烛蒂头,感到很好奇。竹山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解释说:这是人民群众悼念先烈的一种方式。因为许县长生前懂得一些医药常识,常给老百姓看病。在他英勇就义前,曾当着数千群众的面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活着为人民,死了也要为人民!”老百姓都把这句话深深地铭记在心里。据说,当年有一位山村的老太太突然患了眼疾,又没钱请郎中。一天夜里,她突然梦见了许县长,并告诉她,只要到他的坟头上拔棵草药吃,眼病就会好的。第二天,老太太就让她的儿子爬山越岭,赶到县城买了香烛和鞭炮,到许县长坟头求医。离开时,在坟头拔了几根草,回去煮了一碗汤给娘喝。没过几天,老太太的眼病果真好了。这或许是一种巧合,却从中也可以看出,当地百姓对许明请的感情确实很深。他不仅在生前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在他死后,也给百姓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按照当地的民间风俗,清明时节,到墓地烧香祭奠时,都要在墓旁的树上挂一串纸花,放几串鞭炮,有的还放上吃的东西。许明清生前喜欢吃芝麻油,于是,在他的墓前经常有一碗一碗的芝麻油。四十多年来,这种祭奠活动从未间断过。可见,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鹅卵石
紧靠竹山县城,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叫堵河。河的对岸屹立着一座海拔500多米高的青山,那就是竹山。蜿蜒曲折的柏油马路上不断传来汽车的喇叭声,雄伟壮观的公路大桥横跨于堵河两岸。青山映绿水,一桥通南北,景色煞是迷人。当我们来到堵河渡口时,县党史办的孙主任介绍说,在第一次解放竹山时,许明清率部就是从这河的对岸打过来的。那时,这里既没有通公路,也没有架桥梁,要突破有重兵把守的敌人封锁线谈何容易。后来,解放军奉命撤退时,国民党还乡团以数十倍的兵力包围了竹山县城,许明清带着他的队伍最后一批撤离。听着孙主任的介绍,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堵河的水,竹山的地,为了你,曾经洒下过多少革命英烈的鲜血啊。
当我们漫步来到堵河的水滩时,突然被脚下的一颗颗色彩斑斓的鹅卵石所吸引。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撸起袖子,捡起彩石来了,并把其中的一些带回了平湖。每当我手捧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鹅卵石时,便油然想起南京的雨花石,想起堵河的水,想起许明清烈士,想起英雄的竹山人民。
□ 沈中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