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根笑着说,而且更让他骄傲的是新美劳务还是村民们自己的公司。
原来,去年8月曹桥街道10个村经济合作社共同成立了全市首家由村集体抱团出资成立的劳务型企业——平湖市新美劳务有限公司,通过有效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我们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本地劳务输出形式承接街道辖区内各类社会化服务工作,涉及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管理等各个领域,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也通过定期分红的模式让村级支出项目变收入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冯国中既是曹桥街道章桥村党委书记,也是新美劳务的执行董事兼经理。
“我们目前的业务已经囊括了街道所有村的河道保洁项目,接下来还将接手石龙村、孔家堰村等4个村的绿化养护业务。”冯国中说,目前公司已吸纳了65个固定员工,全部为各村村民,签订合同金额已有460万元,预计2021年能达到550万元,年净利润能突破100万元,每个村经济合作社预计能获得8万元左右的分红。
强村富民,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一直在不断丰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在“飞地抱团”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内涵,除抱团成立劳务公司外,还创新了“集体+”新型发展项目,林埭镇徐家埭村探索建立“公司+社会资本+村民”抱团发展新途径,采取“村集体旅游公司资源入股、社会资本现金入股、村民农户资金入股”的资源整合利用模式,成立了平湖市乡园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发展餐饮、民宿等业态。新埭镇大齐塘村邀请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村民众筹入股投资“大齐塘村建材堆场码头”村级项目,并鼓励条件优越的村民为村里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垫付投资,补齐了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的短板,每年保底10%的年收益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参与感。在多措并举之下,去年全市100%的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5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是不能少这7500块的收入的,有了这笔钱,日子就能过了。”说起这两年的日子,林埭镇保丰村的低保户戚培根坦言“苦中更有甜”,这点甜来自于党委政府的暖心帮扶。
今年67岁的戚培根因患有急性脊椎炎已经卧病在床11年,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老伴因需长期护理他而无法工作,全家只能靠低保金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所幸,精准帮扶春风起。2017年年底,我市启动了平湖市“飞地抱团”项目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计划,将全市城乡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纳入可持股家庭基础名单,全市低收入家庭通过多方筹措帮扶资金,入股至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抱团”项目,每年获取稳定收益。戚培根自己筹措了5000元的入股资金,还获得了7万元的初心帮扶资金,按照每年10%的收益,现在戚培根每年都有7500元的分红。
“有了固定收益,住得也好了,生活终于有点盼头了。”戚培根的眼里多了以往没有的光彩。记者注意到,他的房间里已经焕然一新,崭新的地板、窗帘、床、衣柜以及刷白的墙壁等,让老旧的房子也多了一份“新”意。原来,对戚培根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我市还进行了家庭暖巢家居改造行动,由政府出资帮助低收入家庭改善居住环境,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像戚培根这样接受暖巣改造的低收入家庭,去年我市就有103户。
低收入群众的冷暖一直是党委政府的牵挂,带动全民奔小康始终是党委政府不变的追求。自2018年启动“飞地抱团”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项目以来,目前持股家庭3152户、覆盖率97.04%,累计惠及3741户、实现分红4200多万元。低收入农户的医疗需求也是党委政府聚焦的重点,去年为破解这类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了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针对剔除后的医疗费用,还能享受健康补充保险,以确保低收入农户“看病心里不慌、看后及时理赔”。截至目前,该项保险已累计理赔984人次,发放理赔金70余万元。去年,我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132元,同比增长13.5%、嘉兴第一,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6.3%。
善治梦,文明乡村的新维度
——乡村振兴的“平湖答卷”之三
乡村之美,美在民风淳朴、乡风文明,胜在和谐宜居、治理有效。
近年来,我市以“善治梦”为抓手,以党建为引领,将基层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切实抓住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创新求变,不断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开辟强村富民的新路径、托起全民幸福的新起点,打造了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既平安稳定又村强民富的平湖乡村善治新面貌。
“多亏了老李啊,要不是他早发现、早介入,一直来给我做心理工作,还帮我跑来跑去问政策,我这病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说起自己网格里的微网格长李进法,广陈镇龙萌村村民张老伯满脸谢意。
李进法作为党员,担任了龙萌村第一小组第二微网格的微网格长。数月前,在日常的走访中,他发现网格内往常喜欢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老张已经好几天不见人影。心生疑虑的他特意去老张家拜访,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老张刚检查出得了肺癌,老两口正为了医药费这些事情发愁。“别担心,有病肯定要医,医药费的事情我替你想想办法。”李进法随后就带着老张的情况,先后去跑了村里、社保窗口等各处,把他能享受的各类保险以及能报销的项目等跟一家人说了一个明明白白,解决了一家人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李进法还帮老张申请了临时救助,在老张化疗之后经常上门给他做心理调节。
每一寸土地都有党员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党员贴心服务,在平湖乡村振兴的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成为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关键抓手。我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微网格、微嘉园、微治理“三微联动”,创新推出连心地图、连心标兵、连心服务、连心议站、连心比武“五个连心”基层治理新模式, “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户”的五级治理体的构建也让党员成为了乡村治理中无处不在的“好帮手”,他们既是邻里矛盾的“调解员”,也是滞销农产品的“带货员”,更是民情民意的“传声筒”,只要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这些红色的身影。这些红色力量是确保将政策送到基层一线,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的最坚强保障。如今,在平湖乡村,8877个微网格的科学划分、769幅连心地图的精心绘制,汇集了民情民意,密切了干群联系,做实了民生事,连起了百姓心,托起了美丽乡村善治梦。
对曹桥街道野马村的低保户丁金根来说,从原来的到处找活干到如今捧上了“铁饭碗”,平湖市新美劳务有限公司提供的河道保洁工作让他幸福感满满。“原来每个月最多也就几百元,现在每个月有2300多元,而且工作的地点就在家门口,方便也轻松。”
■记 者 李雨婷
通讯员 倪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