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祖年
我自幼对古典文学感兴趣,梦想长大后在文学方面有所作为。在学校里学习很勤奋。1959年我小学毕业时,由于我哥哥刚刚被划为“右派”,使我不能录取到初中学习,休学半年,后来插班入平湖城关中学学习,使学业没有荒废。进入高中后,尤其喜欢长短句,并试着填词。《南乡子·肖老师带领同学去白马劳动》,就是当时的习作。“文化革命”中,因为“停课闹革命”,使我得以有时间潜心于诗词曲格律的学习探讨。记得当时向友人借了一套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对其中的近体诗与宋词、元曲的平仄、用韵及《文选》,都有所领悟并抄录于册。后又借得《唐诗选》、《宋词选》、《元曲选》等选集,按词调和曲牌分类抄录欣赏。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三十周岁。按理我正好可报名,但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竟不知有高考之事,与机会失之交臂。后来得知可在职参加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年龄可放宽到35周岁。于是在1981年,我报名参加了广西大学“唐诗宋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合格。广西大学派人到平湖外调,可能还是政审的原因而未录取。导师秦似教授来信说,我是考得较好的一个,由于没通过,这一年他没有带研究生。
由于我是教物理的,所以学校只能推荐我参加湖州师专的物理专业函授。师专毕业后,我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报名参加了杭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得以对中国文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007年退休后,由陆道生先生介绍,我参加了平湖市鹉湖诗社。在诗社中结识了许多好朋友,我以在东湖之滨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诗友而感到温暖和快乐!后由陆永祥会长和俞象山副会长介绍参加了“中华诗词学会”,又在陆永祥会长和徐永法副会长介绍下加入了杭州的“之江诗社”。
本书收诗、词、曲共106首。其中诗32首,词34首,散曲40首。散曲中的“带过曲”和“套曲”均由二首以上组成,如果分开计入的话,共计约一百二十余首。在本书成书的过程中,得到陆永祥、俞象山、徐永法、程端麒、吴连华、陆永荣、郑以显等诸位先生的热情帮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钱法成先生为本书题名,晚生深感荣幸。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之江诗社社长郭星明先生,中华诗词文化学院函授导师、《新时代散曲》主编陈琼先生,杭州市丹霞诗社常务副社长夏理宽先生等,他们对拙作的赞扬和厚爱,使我深受激励。
承蒙永祥兄、象山兄和端麒兄为本书作序,使我深受感动并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励。谨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