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平湖市场监管人乘风破浪、奋楫笃行的一年:疫情防控,他们众志成城,在战“疫”中冲锋陷阵,用凡人微光守护百姓安全;深化改革,他们蹄疾步稳,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用实干书写“成绩单”上的亮眼数据;服务赋能,他们齐心协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用奋斗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民生,他们将心比心,在破难中沉着应对,用行动实现放心消费全面升级;强化监管,他们严于律己,在护航中亮剑执法,用“利剑”守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疫情防控担当有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助力发展成效显著,放心消费全面升级,安全形势稳中向好……过去的这一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我市“四大工程”决策部署和省市场监管局“50200”重点工作、嘉兴市市场监管局“3+N”工作任务,聚焦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狠抓35项重点工作、23项创新工作落实,做到“两手硬”“两战赢”,平稳推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补助,保安全、助发展、惠民生,为金平湖新崛起作出了新贡献。
多措并举
在面对抗疫复产大考中担当作为
【看点】
“真的特别感谢疫情发生时市场监管部门对我们企业的莫大帮助,在取得双备案凭证后,我们拿到了累计120万件的隔离衣订单,这部分销售收入达700万美金。”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人事行政总监杭晓丹说。
去年疫情发生后,我市服装企业对外贸易量骤降,投身防疫物资生产成为企业的首选之路,但“民转医”如何获得备案审批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市市场监管局在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积极作为、精准对接,对我市包括依爱夫等30余家意向生产医用隔离衣企业靠前服务,做好“民转医”指导,开设备案定向“快速道”,在特殊时期为企业复工达产增添了信心。
【盘点】
去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小组,全系统200余名干部放弃春节假期,将监管触角延伸至第一线,积极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此期间,强化活禽交易及野生动物监管,检查农贸市场1700家次、经营户10494户;检查餐饮单位4962家,倡导“无接触”外卖配送;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400家,在嘉兴市率先对购买“退热药”信息进行登记;有效处理投诉举报113起,立案查处14起;扎实推进高风险冷链食品“物防”工作,成立专班,检查各类市场、商超、食品经营单位万余家,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守牢冷链安全线。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该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集中力量、迅速行动,推出了18条措施,服务全市3万多户市场主体复工复产。
与此同时,深化开复工,多措并举提供精准帮助,服务个体户复工复产27312户,专业市场复市复工5家、2340户,服务企业“民转医”155家次、产值30亿元;开通“绿色通道”,推进企业经营许可网上办理、远程服务;全面落实“五减”政策,减免费用253.76万元。举办全省首场服务对接会,为嘉兴市范围97家企业送上出口认证培训服务,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的肯定……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有力施展下,助推复工复产迅速走进春天。
深化改革
在改善营商环境中砥砺前行
【看点】
去年5月11日,随着上海美邑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专窗申请的营业执照完成打印,标志着我市首张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申报办结的营业执照正式发出。
据了解,按照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浙江省实施方案的具体部署,在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下,我市设立了“一网通办”服务专窗。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线上专栏,提供办事智能引导、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物流递送及跟踪、常见问题等30项企业服务事项。
【盘点】
自去年5月发出首张“一网通办”证照后,11月份该局又成功办理了注册地址在安徽省池州市的营业执照。自此,长三角地区常态化跨区域联合执法、活动联办、学习交流等进一步深化,构建起市场监管领域精细化治理的长三角新模式。
在加快与沪协同的同时,去年全年我市新增市场主体8715户,同比增长16.71%。全市在册各类市场主体60259户,其中企业1825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户479户、个体工商户41525户。
改革促进发展,数字彰显成绩。去年以来,该局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年办理“最多跑一次”许可事项30368件。深化企业开办“一日办”,实行“一次提交、专窗受理、即时办理”审批模式。据介绍,该审批模式实施后,公司开办最优时间3分53秒、个体户开办时间最优1分06秒。与此同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印发方案、梳理107项清单,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此外,全面推进“互联网+监管”,全市掌上执法开通数1341人。强化“双随机一监管”,执法检查次数16562次,跨部门监管率24.63%,信用规则应用率82.41%。强化信用监管,年报率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第10位,推进市场主体出清,企业吊销结案615家,依职权注销个体工商户1475家。
服务赋能
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成效
【看点】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为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庆祝第51个“世界标准日”,进一步推动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标准强市”建设,去年9月26日我市成功承办了“长三角标准领军人才峰会暨标准国际化论坛”。
【盘点】
去年,市市场监管局优化服务,实施标准化战略捷报频传,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出台《平湖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直”补助工作实施方案》,精准兑付5063户、6197.6万元,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个、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个;荣获嘉兴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A级等次,3家企业获平湖市市长质量奖;6家企业通过“品字标”认证,1家企业列入全省首批“品字标浙江农产”培育企业……
与此同时,小微企业提升工作同样可圈可点。创新特种设备“双覆盖”项目制培训,在全省小微企业培训发展工作专题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相关工作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强化知识产权方面,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市、区)验收复审,成功创建省商标品牌战略示范县(市、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3,PCT专利申请21件,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4.92亿元,商标权质押融资2.32亿元。
此外,全面深化“三服务”,由局领导带队,开展餐饮行业和市场环境巡查督查,深入企业、社区走访帮扶,解决问题973项,牵头推进新埭、新仓、广陈3个镇餐饮油烟排摸、治理。
聚焦民生
在全面升级放心消费中精耕细作
【看点】
去年12月4日,我市联合上海市金山区,举办了“浙沪异地异店无理由退换货示范店联盟活动”启动仪式,打造浙沪毗邻区域跨地区、跨品牌、跨投资经营者的无理由退换货制度。广陈镇也联合上海市金山区,创新开展放心消费领域“与沪同城·毗邻合作”工作,全力打造“长三角放心消费先行区”,方便两地消费者。
【盘点】
去年以来,我市放心消费创建硕果累累。全年新培育放心消费单位4632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160家、放心消费街区(商圈)2个,增加数和增加比例嘉兴第一、全省领先。出台“放心消费”城市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去年11月11日,在南河头召开全市放心消费城市创建现场推进会,现场发布全市放心消费动员令。
与此同时,强化“放心厨房”创建,去年全年建成“放心厨房”15家、“阳光厨房”24家。在此基础上,强化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新创建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家、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家,创建省“放心市场”5家,全市二星级以上市场达84.6%,创新“智慧农贸市场”建设,6家市场实现溯源化、信息化、规范化升级,领跑嘉兴。
此外,牵头推进全市制止餐饮浪费,创新举措,实行减量减价、光盘行动、自助就餐、取消包厢最低消费额等,落实源头节约。去年,全市3700多家餐饮店实现“文明餐桌”标语全覆盖,张贴桌贴和桌牌3万余张。在市场、商超大力推广“菜篮子布袋子”,实现城区7家农贸市场自产自销区全覆盖。
强化监管
在维护市场环境稳定中斗志昂扬
【看点】
去年5月20日,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防疫物资专项整治排摸中发现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正在生产医用防护服。
当日,全局57名执法干部赶往一线清点,清点工作从5月20日14时持续至次日13时,完成现场涉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9.1万件的清点打包。经抽样送检,上述防护服被判断为不合格,最后本案因涉案货值巨大涉嫌触犯刑法而被移送至公安机关处理。
【盘点】
维护好市场秩序,就是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新时代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市场监管局强化消费维权,去年以来受理各类投诉、举报、咨询2028件,成功调解消费纠纷投诉96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3.18万元。与此同时,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监管,实现全年“零事故”。
执法办案重拳出击。开展“亮剑2020”专项行动,对防疫物资、商标侵权、生产销售以次充好等加强打击力度,办结各类案件1128起,其中大案168起,罚没款739.94万元,移送公安立案29件,执法案件数、大案数、移送数均位居嘉兴前列。强化重点治理,开展羽绒制品专项整治。去年查处各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39件,包括“斐乐”“迪桑特”“加拿大鹅”等世界知名品牌,查处服装质量不合格案件32件,其中大要案25件。
■记者 徐晓雯 通讯员 徐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