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笔记

走过那座白鹿原

■王晓燕

一年中能与温柔岁月相抚慰的,莫过于可以心遂所愿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刚过去的2020年,我最得意和快慰的,是独自去上海看了陕西人艺演出的话剧《白鹿原》。

据说这是作家陈忠实及全家人唯一集体认可最符合原著之魂的话剧版《白鹿原》;演员何冰曾说:“陕西人艺来演这个戏,而且还是用方言,这事就全对了!”

三个半小时,近代中国大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从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到抗日战争直至解放后的那一段历程,陕西的艺术家们用他们恢弘的演绎带我们完成了一次壮烈的穿越。

故事在典型的陕西建筑、砖石雕刻、祠堂石碑的舞台背景下展开,贴近土地的带着黄土气息却有着北方土地特有的硬朗腔调的陕西土话瞬间把人带入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之交。

那些剧中人,真值得一说。主人公白嘉轩沉着果决,他用计换了鹿家有白鹿精灵的慢坡地,靠种罂粟发家致富,开始人丁兴旺,顺风顺水,对内照顾家人、管教孩子,对外尽族长的本分和职责,返修祠堂、兴办学堂、教引乡亲知礼守法。他传统固执,是宗法家族制度和传统伦理道德的权威和化身。

白孝文作为继任的族长,所以他一直被其父白嘉轩用宗教礼法、儒家思想管束着,言行举止必须是白鹿村的楷模和榜样。但是白孝文还是被鹿子霖设计诱惑,堕落到睡女人、吸鸦片,饿死媳妇,卖田卖房。虽然后来重新有所作为,进入保安团,却是从此为了生存和利益,变得阴险狡诈、残忍狰狞。

田小娥是不幸的,她遵从于人性最原始的欲望的支配,爱便真爱,恨便真恨,争得到就争,争不到就认。在一个人生活的重压下,只得接受了鹿子霖的侵犯,她也要活,哪怕是苟活。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但也不屈服原上人毒辣的目光。她顽强地一个人生活在宗族礼法的剃刀边缘,最终走向悲剧。

黑娃是重情重义的,他的自我救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寓意着你的根在这里,你的血液里永远有这些因子,你迟早要回来。

朱先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待人宽厚。他让我们看到传统社会儒家文化那些令人敬慕并久久坚持的美德,他淡泊名利、傲骨嶙嶙,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入世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抗日处在胶着状态时,他须发皆白,还要投笔从戎。黑娃的农协倒了台,田福贤又回来报复,朱先生说:“两家子争一个鏊子,煎得满原都是人肉味儿。”受苦的还是原上人——他看世事多么通透!就像白嘉轩说的:“世上肯定再也出不了这样的先生啰!”

还有美丽灵秀果敢的白灵、忠贞且一腔热血的鹿兆海……

陈忠实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毛姆也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话剧动人心魄的美,在于对人性真实的呈现,一个人,可以如此复杂,可以一身正气,却同时狡诈残忍。白嘉轩自诩一生没做过见不得人的事,但是鹿家的地,是他骗来的;可以贪财好色,却也做得到一诺千金。鹿子霖几乎睡遍原上的女人,然而立功建校却是他;黑娃虽重情义,做的事却是以怨报德。原上的人,都不是聪明人,不过在时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他们不理解规则、无法掌控规则、更不会玩弄规则。他们爱过,痛过,对过,错过,拼搏过,追寻着这世间适合自己的位置,哪怕最终还是成为另外一种人的踏脚石。

走过不遥远的白鹿原,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从拾起到放下,从迷茫到坚定,从苦痛到荣光,走过的足迹,绘就的是一场长长的无法复制的心的救赎,而生命的底色,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和诠释,无论崇高还是凉薄,都是我们在独一无二的旅程中,在某个点上,身不由己地踩下去的结果。

哪怕,并不完美,但那确是我们自己走过的白鹿原。只是,因剧情的太过精彩,我似乎还沉浸在2020年那夜的话剧《白鹿原》。

2021-01-1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80298.html 1 3 走过那座白鹿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