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闲话冬至

□ 宋一良

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是有着政治意义的一个举动,不想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沿袭至今。

古有“冬至起头九”之说,是一年中最寒冷时日的开始,所谓“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在本邑沿袭下来的过冬至的民俗事象繁多,特别是在冬至日及晚上有不少讲究,主要为:一、早上起来要吃圆子(个头要比汤团小得多,且里面没有馅),取 “团圆”、“圆满”及“实心”、“实在”之意(跟春节即年初一早上吃圆子意义相似,但侧重于养生)。二、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日一切平安如意(与现时除夕吃年夜饭前的仪式相似)。三、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这疫鬼最怕赤豆,于是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所以在冬至日中午或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喝自酿的米酒、人参汤(借以驱寒,并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四、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因而最适宜时令进补,主要分为药补(如膏方)、食补两种。食补中有鸡、羊、牛、鲫鱼等温补类食物,有如莲子、大枣、白木耳、猪肝等平补类食物,还有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功效的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和益气补虚的羊肉炖萝卜等滋补类食物。盐船河水系东部人家一般仍沿袭吃“红枣桂圆烧鸭蛋”的习俗,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怕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老人告诫)。

冬至在每年公历12月21或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认的且为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本邑谚语:“冬至月中,生菜油少收一盅;冬至月头,生菜油呒揩头;冬至月底,生菜油呒食际。”农耕规则中的核心是农时,故冬至日对春花作物的生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1995年冬至是农历十一月初一,次年油菜亩产不足50斤,客观上正应了“冬至月头,生菜油呒揩头”之言。土地是农家的命根子,只要善待土地,总会有所回报。尽管现在绝大多数农户已并不指望靠田间收成过日子,但做事情的原理应是一样的。

2020-12-22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72509.html 1 3 闲话冬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