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睿敏
【实事项目】政务服务平台提升项目
【民生现场】“奶奶,这张纸你拿好,你是27号,前面还有12个人,等下窗口会叫号的,你旁边沙发上坐一下……” 近日,记者走进市行政服务中心,入眼的便是圆环形的智能导服台,引导员杨玉娟正在为70岁的朱国英提供引导服务。
导服台是我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圆心”,在它的右边是蓝色调的弧形沙发椅,左边是浅绿色的圆桌休息区,办事的市民正坐在一旁等候,一改之前传统政务服务中心严肃拘谨的环境氛围。
新大厅除了整体设计时尚美观,服务设施也更加人性化。“一窗式”“无前台”的综合受理新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一楼的所有服务区域全部呈现敞开式,“一对一指导、手把手帮办、肩并肩服务、心贴心交流”的服务模式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同时,每个服务区周边都伫立着1个大屏无声叫号显示屏,市民可以通过LED屏时刻关注叫号进程,同时也会收到叫号短信提醒…… 此外,除了常规的咨询导办区、综合受理区、后台办理区、自助申报服务区,今年还新增了休息等候区、休闲阅读区、母婴室、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便民功能区。每一项提升服务,每一个便民细节,都让来办事的市民有了“新大厅、新服务、新体验”的深切感受,让严肃的政务服务中心拥有了“家”的温馨。
【民生报表】近年来,为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围绕“智能导服、收办分离、线上线下融合”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今年更是将政务服务平台提升列入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坚持“智慧化、规范化、便利化、人性化、特色化”的理念,围绕“智能导服、收办分离、线上线下融合”的建设目标,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打造平湖“金名片”。截至11月底,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全市8个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均已完成硬件改造提升和内部化建设。
除了政务服务中心软硬件上的“提档”升级,我市也积极拓展延伸便民服务事项。“社保、医保等审批事项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全部汇总在市级平台,不仅办理需求量较大,效率也将会降低。因此我们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将这些高频服务下放到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切实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15分钟便民政务服务圈。”平湖市政务数据办(跑改办)服务管理科科长张银萍说。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70%以上民生事项在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即可办理,实现了“出远门办”转变为“就近办”。
一个“浙里办”App ,一张电子证件,如今,市民掌上就可以实现221个民生事项一证通办,让服务变得“零距离”与“智能化”。这样的便民服务来源于我市加快推进政务“一件事”改革,将关乎到市民的“多件事”合并为“一件事”,让“线下人工跑”变为“线上数据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政务服务,将民生事项下放到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同时,也不断深化“跨省通办”工作,力争实现100项事项跨省通办,切实让群众和企业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张银萍说。
【百姓点赞】张云珍:我们家住在乡下,以前办理医保都要跑市区,现在不仅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甚至在手机上就能实现“一键办理”,不仅省时又省心,政府真正把服务做到了我们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