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高奏一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写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成立三周年之际

■记 者 汪锦秀

通讯员 钱雪平 倪 颖

三年,一瞬,却在广陈镇的版图上画出了最美的图景。

广陈,曾经是人们眼中的“穷乡镇”,经济基础差,交通不方便,项目引不进、人才聚不起。

要振兴广陈,就要给它起飞的翅膀。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两个战略机遇的“风口”审时度势,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气魄,在广陈镇揭牌成立了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与广陈镇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这也是浙江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素来与“第一”无缘的广陈镇,站上了全省第一的制高点。“农开区”,成为广陈奔向美好未来的新名片。

变革开新局,奋楫谋转型。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更加需要找准跑道、谋定而后动。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瞻远瞩,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像建工业园区一样建农业园区,在广陈的土地上开启了嬗变模式,推动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跨越。“一年初见成效、两年精彩纷呈、三年刮目相看”的农开区头三年发展目标正成为现实。

“我们老板选择来这里投资,是因为这里不仅有好的创业扶持政策,而且地处长三角中心位置,区位条件优越,非常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成金豪是东郁平湖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及产业化项目的产业部经理,2018年上海东郁果业相中平湖农开区,到这里投资项目后,成金豪就来到了平湖,把自己对农业的热爱挥洒在这片正在崛起的土地上。

“我主要负责种苗基地,现在大棚里已栽下苹果、樱桃、蓝莓等种苗近百万株。”成金豪指着窗外连片的大棚说,这些苗品种新,基本上都是从国外选育或由国外技术培育的。而且平湖项目自带研发中心,这是东郁果业对外投资的首个建有研发中心的项目。“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的成立,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一举创造多个先例。”东郁平湖项目研发部经理马新远说,该研究院创立了国内第一个商业化多品类植物脱毒研究中心、第一个全新浆果栽植系统产业化项目、第一个运用飞利浦最新可变光源的植物工厂。

“高效、生态、科技,是我们签约项目的标签。”平湖农开区常务副主任戚红炳说。农开区发展项目是关键,有项目才有后劲。为此,农开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的定位,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定位的新型农业项目,颠覆传统农业模式。

如今,农开区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项目建设已生机勃发。“种植蔬菜不用土,用沙用水用气雾。”这是绿迹数字农业生态工厂里的“奇迹”,通过节本增效,绿迹的蔬菜产量与产值可达到一般大棚蔬菜的8倍。“既能采摘,又可与萌宠互动,还能享受越野体验。”这是美郁花园带来的欢乐。“计划建设15000平方米组培温室用于花卉种苗生产培育,预计年产量达到3000万株花卉种苗。”这是两个月前刚“云”签约的荷兰福纳瑞园艺将要铺展开的美丽事业。“三年来,已有33个新型农业项目接踵而来,总投资39亿元;其中30%为国际合作项目。”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广陈镇党委书记沈杰欣喜地说道。

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产业的发展,还有“最强大脑”的集聚。“我们公司已有七八位常驻海外专家。”马新远说,他毕业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温室园艺专业,到平湖农开区后,便一头扎进了研究院的工作,专心培育新品种种苗。中以设施农业等项目也都有海外人才加入。“追逐‘强农梦’,人才是关键。”戚红炳说。为此,我市积极补齐农业人才政策短板,出台了《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政策意见》,今年7月东郁果业的两位海外人才已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可以预见,随着国际化项目的陆续进驻,会带来更多农业人才,让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更多“奇迹”。

“这个月1号刚开业。看前面开的几家生意都挺旺,也想试试。”昨天,山塘街上,东禾饭店老板娘陈春月正招呼着客人。店里装修古朴典雅,与白墙黑瓦、充满江南味的老街自成一体。开业不满一个月的饭店生意不错,最多时一个中午招待了八桌客人。

陈春月家开农家乐的想法其实去年就有了,“放着明月山塘的旅游资源不用,可惜。”她寻思着,便毅然放弃了在城里的工作,回村创办农家乐。

“年轻人回村,乡村振兴更有希望啦。”山塘村党总支书记金建东开心地说,“农开区成立三年,也是山塘村发生巨变的三年。我们村跟上海廊下的山塘村仅一桥之隔,三年前,他们像欧洲,我们像非洲,但现在,我们赶上来啦。”

新农开新模样,小村也要大变样。2017年,山塘老街启动提升改造工程,将老街从原来的96米拓展至208米,还对沿街店铺进行仿古改造,修旧如旧。钹子书馆、半亩方塘景点也都建起来了,一个江南韵味的古镇呼之欲出。“我们与北山塘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南北山塘规划一个、风貌一体,共建明月山塘景区。”金建东说。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农开区开启了梦里田园,山塘村也与上海山塘村更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南北山塘共建的‘明月山塘’景区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小村变景区,以前想都不敢想。”金建东说,三年里,山塘老街从破旧不堪变成了充满江南特色的街区,从没有一点商业气息变成了休闲旅游之地,南北山塘更是在毗邻党建的作用下,成为了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地。

其实不仅仅山塘村在变美变好,农开区的其他村也在“农业硅谷”发展的热潮中悄然换装。龙萌村与上海金山区廊下镇中丰村接壤,地处偏远。但现在,该村已成为农开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截至今年9月底,3.38平方公里的龙萌村已引进农业投资10亿多元,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等国的顶级农业专家都到这里耕耘希望的田野。

传统农耕被高大上的现代科技农业取代,为小村带来了无限前景。现在,龙萌村的网船浜美丽村落已打造完成,平湖市乡村振兴学院也在该村建成,蓝城春风江南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已开门迎客,美郁花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一条农创小镇旅游线路已经成形,将给蝶变中的龙萌带来新一轮的腾飞。

广陈变农开,小村开新颜。群众见证着蝶变,也感受着幸福。龙萌村村民张金珍现在是东郁广陈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工人,从2018年9月至今,她在这个基地工作已两年多,按照每小时10元计算,她每个月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虽然不算多,但她很满意。“时间比较自由,离家又近,带孩子干农活都可以抽出空来。”张金珍说。现在这样轻松上班的当地村民可有不少。“我们基地常年有40多位本地村民在干活。”成金豪说,他们还打算培训一批本地技术工人,教会他们苗木嫁接等技术,催生一批新农民。

“随着‘农业+健康’‘农业+旅游’‘农业+文创’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正加快使农产品向旅游商品、休闲礼品转变,农业基地向体验园区、休闲景区转变,传统农民向技术型新农民转变,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强村富民。”沈杰说。

“明年将开建农业科创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集镇往北拓展,拉开建设框架……”离年底还有1个多月,农开区(广陈镇)规划建设办主任沈赟斌的脑海里已有了一张清晰的明年重点项目推进图。

沈赟斌是广陈镇三兴村人,在他的印象中,过去20多年里,广陈的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集镇形象没亮色,经济发展也没起色。但最近三年大不同。变身农开区后的广陈就像拥有了超能力,不仅集镇容颜美出新高度、美丽乡村精彩纷呈,而且四面八方的参观者、游客络绎不绝。

“真是想不到,我们这个曾经的‘穷乡镇’如今成了乡村振兴排头兵。”沈赟斌笑着说,三年来,他既是建设者,也是见证者。“以前我们规划建设条线一年项目就10来个,而这三年,光美丽乡村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就完成了159个。”

干不完的项目,自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干部肩上的责任与压力也更重了,但沈赟斌反而干劲越足。“很有奔头。”沈赟斌直言不讳,“农开区刚成立时,不少镇干部心里犯嘀咕,但现在,大家都干劲十足,积极性高涨。”

干事在人,成事在干部。农开区能否抓住成为全市新型农业发展唯一主平台的机遇,将全省首家的先发优势转化为领跑优势,勇猛精进创一流,关键看区镇干部是不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我一直有个观点,做事情,就要付出最大努力,取得最好成绩,决不能出现苦干而不出成绩,辜负自己的艰苦奋斗,让自己的汗水白流。”沈杰说。三年的实践证明,农开区的干部是会干事,也干得成事的。就拿S302道路项目征收工作来说,广陈段是该项目长度最长、农户最多,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自8月23日正式启动以来,镇村干部“5+2”“白加黑”“晴加雨”,奔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以自己肤色的深一度换取群众的配合度。到目前,房地签约已基本完成。

干出样子,干出成绩,有为才有位。通过农开区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全国文明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园林镇、省首批4A级景区镇等荣誉已悉数收入农开区怀中,区镇条条线线都在齐头并进。

农开区头三年已画上圆满句号,即将开启新三年的征程,而未来,还有无数个三年等着去耕耘、去跨越。

“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寄予了从全省‘首家’到‘最佳’的殷切期望,既是激励鞭策,也是鼓劲加油。”沈杰说,农开区已扛起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的使命与担当,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豪迈进发。

2020-11-27 ——写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成立三周年之际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64900.html 1 3 高奏一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