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秋日私语

□ 韦 蔚

《秋日私语》,写下这个题目,不由笑了。

已经立冬了。10天前就立冬了。只是江南依旧在暖秋中,灿然。

这10天里,我先后两次看到有关阿尔茨海默症的信息。

立冬后的第三个早晨,我在微信中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她是60年代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首席女演员,但是现在得了阿尔茨兹海默症,当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音乐响起……

我点开视频。

我看见60年前的首席女演员坐在轮椅上,满头华发,形销骨立。身边的陪护为她打开了手机,旋即,《天鹅湖》的音乐响了起来。

在柔美而伤感的交响中,老人苍白的右手开始在水波上摆动,但是仅仅一个来回,老人就停止了动作,脑袋低垂,神情沮丧。陪护俯下身将老人的左手放到自己的唇边吻了很久。

音乐渐强。

老人修长的十指再一次摆动起来,手腕开始带动双臂上下舞动,我的目光瞬间越过轮椅,我看见美丽的白天鹅在冬宫小剧场的舞台上华丽转身,双翅轻抚湖水,舞台下的乐池里,双簧管用柔和的曲调开始叙事。

我再次定睛于轮椅上的老人,我知道老人是在用她特有的方式向我的心说话,这秋日里的私语让我的心湖澎湃不已,这种澎湃,是2018年秋夜里的冬宫小剧场未曾带给我的。

我在微信里回应,我说:人的内心,总有一些可以被唤醒的柔软与生生不息。上帝的创造是奇妙的,愿我们的余生可以不断地被唤醒。

之后我开始拖地板。我在卧室地板上看到了掉落的头发,之后在客厅,在书房,在阳台,看到落发像这个季节的落叶一样,无处不在。想着它们一根一根悄无声息地落下,正如光阴一缕一缕悄无声息地流逝。之后,我听见《秋日私语》的钢琴声在一个个屋子里流淌。

在立冬之后的第十天的傍晚,我点开了一部微电影。那是母亲半个世纪前教过的徐兄在微信里分享给我的。他告诉我: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一对髦耋老人,女主角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纪录片由他们双方在国外的晚辈拍摄,得了国际大奖。曾多次在纪实频道播出过。值得一看。

徐兄又说:感动,感触,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难,真不知道怎么过。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越来越近。

我看完影片后告诉徐兄,我和他一样感动,感触!

我又向徐兄发布了一段我的秋日私语,我说,我们这个年龄,都将面临养老问题。我们的下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双方4个老人,有的还不止4个,把我们的晚年全交给他们是不现实的。所以,用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需要考虑应对日益衰老的局面了。而目前我们都还处于人生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让我们尽量去实现我们还来得及实现的愿望,让我们的晚年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一些。

徐兄的秋日私语让我想到了世界历史上最有智慧的所罗门王的秋日私语。

所罗门王在年纪老迈的时候感而慨之: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人的一切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呢?

今夜,我跟自己私语,我跟自己说:嘿,你,你要在“日光之下”过一个“日光之上”的人生,那样,你才不至于虚空!

今夜,我想起了8年前的那个秋天。

2012年10月1日,央视以每日一播的节奏,连续七天播出有关阿尔茨海默症的专题节目。

那个秋天,大多数国人尚未听说过这样一种叫起来颇有些拗口的疾病。

那个秋天,我的母亲成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的一员。

如今,母亲已经将她94年的人生经历忘记了一大半。曾经的欢笑和悲伤,正一天天地离她而去。

唯有爱,从来没有离弃过母亲。母亲非常清楚什么是爱,什么是真爱,什么是大爱,什么是永恒的爱。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荣军医院老年病区严格管控人员进出,家属只能十天去一次医院。

每次坐在母亲的病床边,母亲总会盯着我的眼睛,一遍遍地问我:你中饭到哪里吃啊?

在60年前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母亲用勒紧自己裤腰带的方式,让我每天可以吃到一个鸡蛋。

60年过去了,曾经难以言表的刻骨铭心的饥饿感依旧流动在母亲的潜意识中。

在母亲的放飞之下,我的翅膀早就硬了,母亲自己倒成了孩子需要人照顾了,但是母亲依旧在竭尽全力地张开她那羽毛日稀的翅膀,一心要为她的孩子遮风挡雨。

深夜,依稀有旋律响了起来,那是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

我在看见了天鹅湖之后又看见了金色池塘。

夕辉将两位老人的白发染得流光溢彩,私语轻柔如羽,从克莱德曼在琴键上翻飞的十指上掠过,向着池塘的那一头,飞去。

2020-11-2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61949.html 1 3 秋日私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