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何金妹
通讯员 夏竞舟
本报讯 “这集中了稻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错。”“‘一粒种子’到‘一粒米’的质量全程可追溯,这个好。”“这个精米加工好,以后散户也不愁稻谷卖不出去了。”……在11月18日的全市秋收冬种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与会人员对我市的稻米产业农合联服务中心赞不绝口。
位于新埭镇鱼圻塘村的稻米产业农合联服务中心为嘉兴市首家,成立于2018年7月,占地面积9.5亩,生产服务用房面积2700平方米,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50多台套,飞防无人机24架,以及育秧、烘干、米业加工和秸秆处置流水线,建有综合服务大厅、综合培训中心、水稻育秧中心、农作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冷藏存储中心、米业加工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和秸秆处置中心等“一平台八中心”,为全市稻米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年作业服务能力达到10万亩次。真的实现了从一粒饱满的种子,到郁郁葱葱的稻田,再到秋收时节满地金黄,最后“变身”成亮白如玉的大米。
这边服务中心的“机械手”们向与会人员展示着他们的“十八般武艺”,广陈赵家兜生态型智慧农田里的“农机选手”们也不甘示弱。在现场,记者看到,一台叫久保田的无人拖拉机正牵引着联合整地机在田里进行农耕作业,轰隆隆的拖拉机沿着田垄快速行进,后面连着的联合整地机开沟、耕整、播种、施肥一气呵成。“本来要四台农机干的活,现在是一台农机全搞定了。”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站站长韩凯东说,这次他们推广的这台农机驾驶室里虽然还是坐着农机手,但就是在转弯作业的时候控制下,直线作业的时候方向盘会自动调整前进的方向,不需机手来驾驶,这农机不仅节省了人力,降低了粮食损耗,还提高了耕作效率和效益。
现场会上,久保田无人拖拉机忙碌地来回穿梭,其他的机械稻草捆扎机、搂草机、无人驾驶插秧机直播小麦、施肥等新型的农机也在田里各自运转着,展示着自己的本领。田里“新式武器”大显身手,田头观摩者们纷纷向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询问农机操作要点,不少人对新机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觉得省力省工省时,而且增产增效。“无人机不错,增加了播种的功能,又给大户省不少人工。”观摩者戴正秀说,这次展示的农机比往年都少,说明现在的农机一台就涵盖了多种功能,真的是越来越高科技了。
当天的现场会除了展示机械化的服务和新型的农机外,还向大家介绍了以节水控污建设农田尾水“零排放”循环灌排、水肥数字化精准自动控制为核心的生态型智慧农田灌区,真正实现了精准灌溉、节能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