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吴振浩
通讯员 倪聪耕 郑凯欣
本报讯 为配合新仓老街有机更新运维项目顺利推进,今年下半年新仓陆续开展了文保修缮工程,眼下正重点对老街沿线的西林寺、陆宅、金家弄贾宅三处进行修复。
来到位于新仓镇中大街金家弄17号的金家弄贾宅,记者看到充满历史“伤痕”的老宅早已残破不堪,墙体、屋顶、木质门窗都出现了多处破损和缺失,院内杂草丛生。老宅主体内外已搭起了脚手架,施工人员正在对墙体缺失部分进行修补以及相关原貌还原工作。“贾宅在评为文保单位时,只剩中间这间和天井。现在我们正努力对贾宅进行修补,包括已缺失的前后两间房屋全部加上去,让它整体复原到原本的建筑风格和面貌。”新仓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徐欣说。
据介绍,金家弄贾宅坐南朝北,现存一进,南侧为天井。据建筑形制及细部推测,该建筑建于清末,砖木两层,面阔两间,进深两间。解放后贾宅曾先后作为新仓区政府、新仓信用社和税务所办公用地。该房虽体量较小,但细部纹饰精美,特别是屋脊和南天井窗饰形制较为特殊,是研究清末民初平湖地区民居建筑的一处重要实物资料,并于2015年被列为我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新仓老街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距离不远处的东小街32号的陆宅同样也在修缮当中。陆宅建于民国时期,规摸较小,是三合院式建筑,坐西朝东,由正示、后厅、南北师房组成,两层的传统木构架。建筑体量虽小,但却是新仓镇少有的抗战前修建的房屋,形制为“跑马堂楼”,也就是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这种样式的建筑在我市境内保存不多,是研究民国时期平湖民居建筑的一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陆宅的修缮工作,主要是增强外立面建设,腐烂的柱子都要更换掉。屋顶的部分结构也需要优化调整,将建筑复原成原来的样子。”徐欣说。
此外,老庙西林寺的修缮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该庙是新仓镇上唯一的原始庙宇,也是我市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目前庙宇主体已修葺完成,正在进行扫尾工作。据了解,此次新仓镇开展的西林寺、陆宅、金家弄贾宅三处文保修缮工程预计于12月底前全部完成。接下去,新仓将继续按照忠实文物原貌、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切实做好工程管理,尽可能多地修复相关文物,使之成为老街有机更新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