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翁辰辰 通讯员 陈明远
本报讯 昨天一大早,记者来到钟埭街道大力村的龙嘉园农庄,只见黄橙橙的柿子挂满枝头,一派秋日丰收的景象,而果农王巧良正在果树间的水渠里捞甲鱼,捞上来的甲鱼个个膘肥体壮,让他喜笑颜开。
王巧良的笑颜来源于他采用了立体式种养结合的方式。“我们立体种养的产品很多,不仅有柿子树和梨树,地面上我们栽种了番薯和兔子草,水沟里我们还放了甲鱼苗和草鱼苗,这样单位面积产出的效益会提高很多。”王巧良说。虽然农庄只有4亩地,但俨然就是一个自成一派、“海陆空”齐聚的自然生态圈。王巧良告诉记者,这里4年前还只是河边一块什么庄稼都种不好的洼地,通过这几年不断更新的立体种养结合模式,才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一开始只种水果,到后来水渠养鱼、地面种菜,再到甲鱼吃小鱼仿野生生长,随着生态圈的不断完善,立体种养结合的成本反而在下降,不仅鱼不用喂了,果树也不用施肥了,每年清塘的淤泥,就是果树最优质的有机肥。
这不仅让果蔬、鱼能和谐相处,还为王巧良带来了无限商机。按照今年果树的销售情况,农庄的梨和柿子能收获7万多元,甲鱼虽然养得少只有100只,但经济效益高,小甲鱼能卖150元一斤,老甲鱼能卖200元一斤,预计能有2万多元收益,算上零零散散卖草鱼的钱和有机蔬菜的钱,这小小的4亩田地,也能为他创收近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