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睿敏
本报讯 近日,平科协〔2020〕19号文件公布平湖市科普教育基地名单,海洋生态修复繁育基地名列其中。这不仅是我市首个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也弥补了我市在海洋科普教育方面的欠缺。
平湖市海洋生态修复繁育基地位于我市独山港镇海港路南,基地建设包括海三棱藨草繁育区、海三棱藨草实验区、人工生长基质技术植物培育区、植物多样性选育区、海水稻实验区、海水稻繁育区、科普展示厅(面积约307平方米的温室)等多个展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的场所。
据了解,平湖市海洋生态修复繁育基地以全面提高科学素质为主线,以促进海洋生态修复为目标,其特色在于科学对象选择的独特性、内容涵盖的专业性和科普体验的多样性。此外,平湖市海洋生态修复繁育基地会定期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海水稻种植、收割等活动,举办暑期青少年科普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寓教于乐,引领青少年爱海、知海、护海,不断提升保护海洋的意识。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科普教育基地品牌建设,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设施,营造氛围,加强管理,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努力在提高科普教育水平上下功夫,切实把科普平湖落地应用工作做实、做细,为推动我市科普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