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何金妹
通讯员 倪春军
本报讯 “种了7年多的水稻,终于有勇气尝试水稻田里养殖龙虾,这多亏了阿戴工作室为我出谋划策。”曹桥街道孔家堰村的种粮大户刘小闩说,自从他去工作室咨询了稻虾养殖模式,工作室的农技专家戴正秀就特地上门为他讲解了稻虾共生模式的具体注意事项和一些农业项目的补贴政策。刘小闩说,等种养土地的事情一有着落,他马上就开始养殖。
今年7月成立的曹桥街道阿戴工作室,设在野马村徐家堰党员先锋站,由市政协委员、街道农业农村办主任戴正秀牵头组织,借助她在农业领域上的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为农户解决种植、生产和销售问题。戴正秀一方面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箱、微信等形式接受群众的问题咨询,给予专业答复和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她开展定期走访和调研,形成委员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专题报告等,及时向市政协反映农户呼声和诉求。如疫情期间,戴正秀带着服务团同事们通过走访了解到种植大户农产品滞销后,迅速组建销售微信群、帮助办理车辆出入通行证等,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燃眉之急。
“工作室虽然是个人名字命名,但我们有近10名成员,组建了3支服务团队,分别是农业政策咨询团、农业帮扶团以及农技指导团,服务内容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曹桥街道党委副书记戈浩强说,戴正秀在曹桥农业条线工作已经有20多年,这20多年,她始终秉持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的理念,长期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动联系生产基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早已和曹桥的农户们打成了一片,他们希望借用她在本地的名人效应,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工作室,主动找到寻求帮助,让曹桥的农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天,记者来到阿戴工作室的时候,工作室负责人戴正秀正忙着接待种植大户陈建中。陈建中在曹桥街道百寿村种了30多亩的葡萄,因为这两年葡萄价格高,效益还不错,他就想再扩大面积,但是无奈的是,他周边的土地都是粮食生产功能区,所以只能找阿戴帮忙想想办法。就在阿戴在帮陈建中想办法的时候,种植大户朱卫也上门来咨询,他说是来问问明年新品种西瓜的事情。短短半个小时,戴正秀就接待了五六位上门来咨询的群众。
“工作室我们一周会来两次值班,负责接待、登记来访的群众,了解他们的诉求,再指派给不同的团队负责。”戴正秀说,3支团队各有各的专长,既可以独立解决问题,也可以互助互补,用多种方式助力农业生产。截至目前,工作室共收集、整理、回复、协调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开展实地走访调研10余次,面向群众开展政策讲解会等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