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笔记

有幸“记录”

这份职业仿佛给了我一个特权,记录这个小城的变迁,记录接着地气的、从基层发出的滚烫声音,记录每一次“在路上”的故事,记录辉煌,记录感动,也记录岁月流转的“吉光片羽”……

我小时候是平湖电台《红帆船》栏目的小主持人,记忆里周末总是拿着采访机和小记者证穿梭在小城的角角落落,每周四放学后会走进直播间,主持一期《红帆船》的“今天我当家”专题。后来,时光流转十多年,想不到我又奇妙地回到了这里,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

家里的长辈常常说我很幸运,从小就喜欢这一行,这份工作是圆了从小到大的梦想。每当听到他们这么说,我也会思考,这份“幸运”究竟是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呢?今年是我的第5个记者节,对于问题的答案似乎一年比一年更清晰了一些——有幸“记录”,就是这份职业给予我最大的“幸运”。

今年春天,疫情来势汹汹,3月5日下午2点,我和同事走进了乍浦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对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巾帼医务工作者进行拍摄报道。因为要跟随医护人员进入隔离楼层拍摄,我于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穿上了繁复的防护服。乍浦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于2月8日设立,共有6位医护人员,其中4位是女性。自观察点设立以来,她们就“舍小家、卫大家”,24小时坚守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负责观察人员的一日三餐、身心健康,还有站点的日常消毒、垃圾清扫等。那天,我握着摄像机记录下了她们的日常工作,记录下她们对肩上这份责任的认真严谨、对数据的不容有失、对家庭的愧疚和对孩子的想念。

2019年8月9日,台风“利奇马”刮来了狂风暴雨。这一次,我站在了“抗台”的第一线。山湾社区是乍浦镇离海塘最近的一个社区,所以每年台风来临,这里都是重点防范区域。在台风登陆前夜,我和同事们驻守在这里采写人员转移和抗台救援情况。晚上9点半左右,工作人员在巡查山湾围堤时发现有两名外地工人被风浪滞留在了自己的小型货船上,而这时候岸边的风浪已经很大了,船只在水面摇摆不定。十余名工作人员循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到海岸边,用绳索将船舶固定好,顶着风雨合力把船上的两名工人从船上拉回了岸边。两名工人上岸后仍表示心有余悸,不停对救助他们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当时我拿着摄像机在岸边,又拍下了这组台风夜的救援镜头。

文字还原现场,镜头捕捉真实,然后传递给百姓。这份职业仿佛给了我一个特权,记录这个小城的变迁,记录接着地气的、从基层发出的滚烫声音,记录每一次“在路上”的故事,记录辉煌,记录感动,也记录岁月流转的“吉光片羽”……让我在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作为参与者或旁观者,更多的是一名记录者。岁月横冲向前,而我始终有文字和镜头记录着当时的明月和柔情。

2020-11-0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6467.html 1 3 有幸“记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