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艳
我们都知道,平湖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县,是在明宣德五年(1430),之前,平湖这个区域一直是属于古海盐的一部分。
关于新析的平湖县,一直以来志书都只记载了几个“平湖”名称的由来,如1993年出版的《平湖县志》附了县名考,有三种说法:一是明弘治《嘉兴府志》所记“平湖邑治,即旧当湖镇,当湖在其东,故名平湖”。二是明天启《平湖县志》记“谓平湖者,以治即武原陷为湖处,土脉坟起,坎坎底平,故以平湖名也”。三是清乾隆四十四年《平湖县志》所记“立县曰平湖,言湖平,不扬波也”。
由此可知,对于“平湖”这个县名的来历,在历史记载中其实一直都是比较不确定的。当然,比县名由来更不确定的是“平湖”这个名称究竟始于何时?至少,现在已经出版的志书对此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不过,我们在现已比较少见的清乾隆五十五年《平湖县志》中找到了一点端倪,其中《地理·沿革》中有这样一句话——
元海盐隶嘉兴路总管府,属北境,设当湖务。
该句话后面还有如下的“按”——
《元史·地理志》嘉兴路领司一、县一、州二,海盐其一。元贞元年诏曰:县五万以上其升州,海盐户满六万,其改为海盐州,居中等。《括异志》载,元皇庆二年设当湖务。又李东阳跋湖州闵少保七世祖“聚芳卷”云,元至正间学正陈遇所葺诗若干首,皆东南人士,内有平湖钱永春,则平湖之名已见于至正间矣。
这段文字最关键的信息是“李东阳跋湖州闵少保七世祖‘聚芳卷’云,元至正间学正陈遇所葺诗若干首,皆东南人士,内有平湖钱永春,则平湖之名已见于至正间矣”。
李东阳(1447-1516),官至明朝内阁首辅,又是当时的诗文领袖,因此请他写文章的人非常多。我们平湖人对他应该也是非常熟悉,因为李东阳就是平湖著名的古“当湖十景”诗歌的作者,正是因了李东阳的诗,东湖的景就更出名了。
那么,乾隆《平湖县志》文中提到的李东阳这篇跋文是怎么一回事?
细究之后可知,文中的闵少保即是闵珪。闵珪(1430—1511),字朝瑛,乌程(今湖州)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弘治十三年(1500),为刑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所以被称为闵少保。
跋文中提到的闵少保七世祖,则是闵天福,字介甫,号寓隐,生活于元至正年间。闵天福修筑了“聚芳亭”。“聚芳亭”建成后,非常出名,成为当时文人聚会之所。当时擅长山水的画家郑禧为此作了“聚芳亭图”。画卷完成后,引得当时众多有名的东南文人都来题诗。
画卷传到闵珪手里后,他又请了李东阳给画卷作跋文。
李东阳的文集《怀丽堂集》中确实收有“跋聚芳亭卷”跋文。全文如下——
少保湖州闵公朝瑛出其七世祖介甫提举“聚芳亭卷”视予,介甫盖其祖字,本不仕,提举则乡俗所称如待诏、将仕之类耳。记一通,乃元至正间绍兴路儒学正陈遇所著,称亭扁为九臯学士所书,而不举其姓,字亦已逸去矣。诗若干首,皆东南人士,而缁黄之徒亦与焉。诗不必皆工,其字画往往得松雪余绪,有赵相生赵肃者尤为近似意者,或其族人。有陈恂者,号亦山,则学正之族无疑也。又有平湖钱永寿,平湖本汉故邑,后隶海盐,本朝宣德间始析为县,隶嘉兴府。嘉湖固邻郡地,平湖或其乡名,昔已有之,亦未可知也。湖经元乱,以张士诚为我驱除,纳之盛世,得不转徙故家文献,犹有存者。少保公以科甲起家,位登三事,文学治行为累朝耆旧,亢宗拔族于前有光,而其先世之清风雅尚托之冠裳鈆椠之间者,吾能征之矣。夫所谓聚芳者,名花异卉荡为浮埃不足深惜,而诗书图史,遗芬賸馥,在其子孙者,其来未艾,谓非少保公之贤而致然哉!公与予同举天顺甲申进士,累官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少保则致仕时加命也,予既为补书亭扁于卷首,因复识于后如此云。
从李东阳的跋中我们可知,“聚芳亭卷”是经过了元末战乱幸存下来的。此卷当初的记是陈遇所写。陈遇(1313-1384),字中行,自号静诚,人称静诚先生,金陵人,《明画录》又作鄞人。元末为温州教授,后弃官归隐。入明,佐太祖定天下。陈遇和闵德润是同一时代的人,即都生活于元至正年间。
“聚芳亭卷”除了有陈遇的记之外,还有一些东南人士所写的诗。李东阳特意记了其中有诗人自己署名是“平湖钱永寿”的,其原文如下——
又有平湖钱永寿,平湖本汉故邑,后隶海盐,本朝宣德间始析为县,隶嘉兴府。嘉湖固邻郡地,平湖或其乡名,昔已有之,亦未可知也。
“聚芳亭卷”中题诗的人不少,但李东阳特别在跋文中提到的“平湖钱永寿”,并不是因为钱诗特别出色,而是因为他的署名。因为李东阳对平湖是了解的,知道平湖是宣德年间才正式从海盐县析出独立成县,隶属于嘉兴府。但为什么新县名平湖,李东阳并没有说明,应该也并不了解。这次,他根据钱永寿在自己姓名前加上“平湖”两字,让他感到意外,所以他推测,“平湖”这个名称可能是当时早已存在,或许是某个乡名也未可知。而“聚芳亭卷”中记的作者陈遇和众多题诗文人显然都是同时代的人,因此,钱永寿也与闵天福、陈遇一样生活于元至正时期。不过,钱永寿在平湖的现存可见志书中并无任何记载,推知他当年可能并不出名。
从李东阳的这篇“聚芳亭卷”跋文中,我们虽然也并没有确切知道“平湖”这个县名的历史,但是,至少我们了解到,元至正时期,“平湖”这个名字已经存在,“平湖”并不是建县时才取的县名。
另外,清乾隆五十五年《平湖县志》中记载的李东阳跋文中为“平湖钱永春”,这个当为当年修撰时的一个笔误,因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聚芳亭图”中题诗上所署的是“平湖钱永寿”,这才与李东阳文集中所收跋文一致。并附钱永寿在“聚芳亭图”的题诗——
小桥曲涧绕亭台,
佳木乔松取次栽。
云护石坛春画永,
碧桃华落点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