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 磊
市司法局不断深化“三服务”和“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活动,深入推进涉企法律顾问、法治指导、法治保障三项工作全覆盖,努力在网格连企中帮助解决困难,在暖心扶企中提升服务实效。
坚持强服务、促发展
推进涉企法律顾问全覆盖
专门成立法律服务“帮帮团”。按照“双核、八极、多点”民营企业分布区域(“双核”即规上、小微企业;“八极”即8个镇街道;“多点”即若干村社区),成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帮帮团”,分类组建民商事、行政争议、劳动保障等专业帮扶团组。
创设推出联系企业“顾问制”。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专业优势,与企业开展“结对联姻”活动。通过一份采集表、一个联系卡、一张助企清单“三个一”形式,落实定人、定岗、定点、定责“四定”任务,及时摸清和掌握企业法律需求。
试点工业社区律师“坐诊式”。在企业集中的工业社区设立“惠企直通车”,每周确定1个半天面对面为企业及员工提供服务。专门设置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等“智能法律顾问”,优化律师“云”解答、援助“云”服务等线上服务模式。
坚持强统筹、促整合
推进涉企法治指导全覆盖
整合资源,派驻“法治指导员”。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建立服务市场主体法治指导员人才库,将具有法学背景人员纳入人才库统筹管理,在明确组织架构、职责任务的基础上,为市场主体提供法治指导、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基础性法律服务。
完善制度,争做“政策兑现员”。对涉企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梳理,积极开展“点对点”法治宣传;专门开通政策落实、问题解决“绿色通道”,通过挂牌督办、限期解决、清单销号等方式,做到特事秒批办、容缺承诺办、主动帮代办。
协调联动,当好“法治体检员”。成立企业“法治体检”工作专班,致力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开展法律风险排摸和“体检”需求征集,着重在劳动用工、专利保护等领域推出“体检”项目。
坚持强机制、促长效
推进涉企法治保障全覆盖
建立研判会商机制。完善涉企信息搜集网络,在服务中加强涉企生产经营状况等信息搜集上报。完善涉企法律服务研判会商机制,每月编发风险分析研判专报,按季度开展集中会商、风险提示,并发布指导案例。
建立调处化解机制。通过诉调、访调、警调“三源共治”等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商事调解,及时排摸和化解各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在网格内消除化解矛盾纠纷。
建立协调指导机制。对服务过程中发现的一般性法律问题,由专业法律服务队伍协助解决;对涉及其他部门职能的问题,第一时间搜集信息,并提交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形成问题搜集、梳理、交办、销号、反馈、回访等各个环节的服务“闭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