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当湖街道滨湖社区推出了10个“孝心车位”,为回家看望父母的子女提供停车便利。可以说此举虽小,却是对孝行的一种积极引导,是对传承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呼吁与激励,值得点赞。
设立“孝心车位”,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停车难”是眼下许多城市社区的通病,如何在有限的公共资源中,从满足居民需求的角度优化配置,为子女行孝提供便利,让“常回家看看”变得轻松起来,“孝心车位”正是一种创新之举、温情之举。拿滨湖社区来说,下辖的几个小区以老旧小区居多,居住的老年人也比较多,尽管经过老旧小区标准化改造,新增了一些车位,但车位紧张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子女回家探望老人与停车位难找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社区干部在网格走访中,了解到不少老年人反映子女过来却找不到车位。为了解决子女行孝面临的“停车难”问题,此次社区根据各个小区停车位的实际情况,开辟了10个“孝心车位”,以提前预约的方式,为来社区看望照顾父母的子女提供2到3小时的免费停车福利。表面看,一个“孝心车位”,解了子女看望父母停车难的困扰,而从深层次讲,是完善老年公共服务体系,重视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扎实举措,体现了公共服务的精细化,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设立“孝心车位”,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激励。滨湖社区此次推出的“孝心车位”并非无门槛,而是有申请条件的,主要指向文明实践,包括按时缴纳物业费、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遵守社区公约等。设置了这些申请条件,将“孝心车位”的获得与文明行为的践行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的养成。事实上,孝心、孝行,本身就是道德文明的传承与体现,常回家看看,不仅是儿女的道德义务,更是被写进法律的法定责任。滨湖社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孝心车位”,助力社区文明创建深化与拓展,引导居民共建美好家园,不失为一种文明的激励。
设立“孝心车位”,是呼唤传统美德的“风向标”。不回家尽孝,难道只是因为缺一个车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德,是人类最基础、最关键的品行,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孝心重的子女,肯定不会因停车问题而止步不前,任何理由都无法阻挡他们探望父母的脚步,常回家看看就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但为什么我们还要点赞“孝心车位”呢?正是在于“孝心车位”举措虽小,却很“有心”,是一个尊老敬老、引导子女常回家尽孝的“风向标”,其表明的社会态度、传递的价值导向值得称道,由此激发的更多孝行、更多文明风景更加值得期待。
■汪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