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财政,把脉一方经济。放眼金平湖,硕果累累的科教文卫体事业、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逆势而上的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乡村振兴、和谐舒适的百姓生活……喜人的成就遍及城乡各处,惠及千家万户,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金平湖新崛起,靠的不仅是一方人民勤劳的双手,更是一方财政这对“隐形翅膀”的全力护卫。
扬起“换心、换脑、换作风,求实、求精、求创新”核心理念的风帆,吹响“五高五新”工作思路的号角,回首2019,我市财政部门扬帆起航、劈波斩浪,通过实施创新破难工程3.0版,全力服务保障我市“四大工程”实施,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收获了多项省市级荣誉,驶入了财政工作的新蓝海。
■记者 石晓晨 通讯员 毛晓巍
聚财上台阶 激发财政保障新动能
【看点】
近年来,市财政持续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科技人才、创新资源等加速集聚,引导产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集聚性发展,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新百强县市》名单中,我市位列全国第十位、浙江省第一位。
【盘点】
去年,面对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市财政局迎难而上,优化财源建设,收入质量跨越新高度。2019年全市(含嘉兴港区,下同)财政总收入实现144.14亿元,同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8.45亿元,同比增长8.0%;税收收入完成79.46亿元,同比增长8.9%。同时,在连续高增长的情况下,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9.8%,可用财力占比不断提升,真正做到了收入总量与收入质量双提升。
为了优化扶持体系,市财政局紧紧围绕经济创新工程,致力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招才引智、服务业等方面精准施策,全年投入5.2亿元助力产业发展多要素集聚。与此同时,优化产业布局,紧抓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一体化赋能产业结构调整,以高质量赋能平台能力提升,全年落实平台建设资金3亿元。此外,优化营商环境,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共同发力,全年减税降费达29亿元,让企业充分享受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用财重民生
创新资源分配新举措
【看点】
原本斑驳的外墙,重新粉刷上统一的颜色;曾经坑坑洼洼的小区水泥道路,在重新浇筑沥青后变成了“一片坦途”……“改造以后的小区环境跟以前是没法比了,环境好了,我们住在里面也舒心。”家住市区园丁新村的张阿姨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竖起了大拇指。
据悉,去年我市共改造当湖街道和钟埭街道21个社区、3600多幢老旧住宅楼,3.8万多户人家、10多万群众受益,实现了老旧小区由“脏乱差”到“美净齐”的“逆生长”。不仅是老旧小区标准化改造,2019年度市财政局对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公交便捷出行等十大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拨付各类财政资金3.9亿元,有力保证了项目的落实,使百姓受益。
【盘点】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去年,全市民生财政支出达97.01亿元,同比增长37.9%,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再创新高,达到85.7%,比上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市财政局建立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联动资金保障机制,全年投入3.9亿元用于10件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全年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亿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经费1亿元、“垃圾分类经费”2408万元、“接轨上海”战略实施经费1764万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经费1042万元;开创“飞地抱团”低收入家庭持股增收计划,全年投入0.14亿元撬动帮扶资金1.7亿元;全年筹措0.5亿元,助力对口帮扶九寨沟县脱贫攻坚,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深化山海协作;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保障体系,全年投入19.55亿元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年投入8.13亿元用于农林水事业发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全年投入8.77亿元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全市一条链推进高水平医共体建设,全年投入6.07亿元用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管财显效益
实现管理能力新提升
【看点】
我市作为浙江省首批40个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试点的县(市)之一,以省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为标杆,实施对标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
改革工作自2018年7月启动以来,历时1个月便实现了预算单位支付电子化改革全覆盖,并于去年4月率先实现了财政专户清算电子化。至此,我市也成为全省首个实现预算单位、国库业务、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覆盖的县(市)。
【盘点】
聚焦管理能力的提升,去年市财政局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改革,试编2019-2021年三年滚动预算及政府购买服务预算,对2016-2018年部门对镇街道转移支付情况整理汇总,继续实行全口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市财政局率先探索推行政府债券使用管理机制,还出台《政府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兑付处理方案》、社会保障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等,全力规范政府债务管理。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出台了《平湖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和《平湖市全面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并对2018年部门预算管理的所有资金实施全覆盖绩效自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历年财政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工作,以及财政专户清算电子化改革,成为全省首个实现预算单位、国库业务、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覆盖的市(县)。
除此之外,实行更透明的国资监督管理。首次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完成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项报告和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的编报工作;通过“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报告工作机制,全面反映国有资产基本情况和管理情况;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云”正式全面上线运行。
理财有活力
迈出体制创新新步伐
【看点】
2018年5月,我市被财政部确定为全国12个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联系点之一。从去年开始,我市各镇街道和市级单位全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制度。
据统计,去年市本级购买服务预算项目241个,涉及几乎所有公共服务领域,金额达到了59.8亿元,预算项目和金额同比增加50.6%和101.7%,占市级部门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77%,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和政府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服务等三大类26款130小项政府服务项目逐步向社会组织转移,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盘点】
去年,市财政局以市、镇街道两级国有公司运营改革为抓手,城投集团主体信用评级升格为AA+,独山港集团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县域2个AA+公开发行主体;牵头推进6个镇街道国有公司运营体制改革,于年内全部完成,并探索建立了市、镇街道两级投融资队伍培养建设机制。同时,还拓宽了融资新渠道,加大了项目投资力度。
为了做好资金统筹和资金池管理,市财政局全年共统筹资金近30亿元,累计存放结构性存款80.13亿元;完成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改革,实现市、镇街道两级单位全覆盖;明确政府购买服务先预算、后购买,实现编制部门项目预算时,同步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此外,审慎实施PPP项目,一方面积极梳理可实施PPP模式建设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对已落地PPP项目的管理。
通过市财政局的不断努力,我市在政府产业基金方面积极探索与省、市政府基金及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运作模式转向为“定向基金”为主,市场化基金、直接投资为辅的模式;建立了嘉兴建信致远新经济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平湖市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组建运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并出台,将重点投向汽车电子、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产业化项目;探索市、镇街道合作组建产业基金模式,与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嘉兴容菘创业投资资金;出资组建了大邦人力资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为我市提供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