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忠华
自平湖建城以来,至 20 世纪末当湖公园建成对外开放,长达 440 年之久。其间,平湖城区唯一可以休憩游逛的较大景点便是东湖西岸的东湖公园,百姓俗称其为“大湖墩”。其实,湖墩并不是东湖西侧一块固有的土地,如今有许多人都不知道它是用人工堆积起来的。
湖墩的由来应追溯到明朝时期。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平湖筑城防倭后,倭患渐弱。事隔 5 年后的一天,知县陈一谦到城楼眺望东乡风情,看到浩渺东湖汇集九水,湖面开阔,微波似镜,美不胜收。他顿时突发奇想,准备在宽阔的东湖一角,利用疏浚城河时挖出来的淤泥、土砾,堆土造岛,且此举还可以给东湖增景添色,一举两得,何不乐而为之?陈知县一声令下,征用了千余百姓开挖城河,用船只将城河之淤泥、土砾投放在东湖西侧,堆积成一个方圆约 30 丈、面积15 亩的小岛。百姓称它为 “大瀛洲”,俗称“湖墩”。
后来,民众在湖墩上植树、栽花、种草,景色渐显,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富商捐资建造凉亭一座,因东湖汇九川之水,大湖墩独立其中,宛如九龙戏珠,取名“戏珠亭”。 明万历年间,改建成“弄珠楼”。据传,楼前匾额的“弄珠楼”三字乃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楼下柱上有一副长联更是耐人寻味:“人生行乐须及时,相与上巳祓除,重午竞渡,中秋赏月,九日登楼,长啸复放歌,胜地自多名俊彦;难得一片干净土,但听东田社鼓,西浦鱼罾,南院书声,北原牧唱,抚今共怀古,他乡无此好湖山。”对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湖周围的景色和湖中各种传统节日时的盛况。长时间来,湖墩上摩肩接踵,游人如织;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画。此地成为明清时期平湖的著名景点。随着星移斗转,弄珠楼由于年久失修,日益破损,于清朝康熙年间重修。咸丰十年(1860 年),太平军攻克平湖,湖墩上所有亭台楼阁均毁于战火,后在光绪年间重建复原。
民国早年,大湖墩又一度荒废不堪。1921 年 10 月 28 日,平湖《民声报》登载了一首《新平湖景》,其中有一段诗记叙了当年湖墩的状况:“公园大湖墩呀,布置真勿灵(不好),五间平屋三间茅草亭;公款用脱仔(花了)呀,倒有一万金,到仔(到了)今朝末,赛过是荒坟。”民国十六年(1927 年),当时平湖县国民政府为了纪念民国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孙中山先生,将大湖墩改为“中山公园”,同时拨专款进行整修,还动员民众在湖墩扩种树木,营造“中山林”, 并建立了“中山林纪念塔”。湖墩改成公园后,与东湖一水相隔,游人到公园游览只能依靠小船摆渡往返,颇感不方便。为方便游人游园,1929 年初,在公园北侧建造了“公园桥”,与保安街、横街、庙街一带相连。这座三孔钢筋混凝土桥梁,乃是平湖造桥史上的首创,全长 24.5 米,桥面净宽 4.25 米,两边设有水泥栏杆和灯柱,外形美观。
抗战期间,湖墩也饱受灾难。侵占平湖的日军以“防止游击队破坏,扫清射界”为由,下令将弄珠楼拆毁。可惜大好名胜,毁于一旦。此后,公园内杂草丛生,枯叶遍地,荒凉芜秽,形同荒岛。抗战胜利后,公园经过一番修整,面貌有所改善,并在中山林纪念塔以北建造了“忠烈祠”,以对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民表示悼念。1946 年秋,当湖富户方朋林在中山林纪念塔以东独资建成凉亭一座,将“朋”字一拆为二,取名“月月亭”。
平湖解放后的第二年,中山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忠烈祠改称为中山纪念厅,并辟为图书馆。1957 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公园,并在公园沿湖四周砌筑石岸、踏渡,园内池塘上新造了九曲桥。“文革”期间,公园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温室”,谁敢再到公园去游逛逍遥?四周的石驳岸尽遭破坏拆毁,园内空地成了农民交易毛猪、竹木,出售门窗、家具等场所。
“文革”结束,给公园带来了新的春天,园内古木迎春发芽。1979 年,有关部门再次拨款整修,为公园辟茶室、增筑湖中亭,公园东南角新建水泥花架长廊等。1982 年,人民公园更名为“东湖公园”。1994 年,在公园的假山右侧新建了弄珠亭。亭为四方,石柱上的对联是“一轮明月亭留客,九派潮来弄水珠”,由平湖著名女诗人王善兰所书。古老的湖墩焕发了青春。春天芳草遍地,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夏秋繁花迎风,枝叶纷扬,景色幽美。这里是平湖的年轻人谈情说爱、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1999年9月,平湖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誉满中外的平湖籍文化名人李叔同,决定在东湖公园的南端水域建造李叔同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于 2002 年动工,历时 3 年,出资 2700 万元,2004 年 9 月建成开馆。其七瓣莲花的独特造型,体现了李叔同“清水出芙蓉”的宽广胸怀和高洁品格,使纪念馆成为东湖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东湖公园进行了改建,保留了中山林纪念塔和弄珠亭,新增了一组名人塑像。
李叔同纪念馆自开馆以来,中外参观者络绎不绝,纷纷前来感受平湖名人文化的艺术魅力。2005 年 4 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纪念馆题词:“弘一大师,奇人奇才也。”2010 年 5 月 30 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专程来馆参观并为纪念馆题词。“金色平湖,叔同故里”日益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和关注。叔同路、叔同纪念馆,已经成为金平湖的一道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地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