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桥街道 许佳凤 陆 杰 倪春军
乡贤,作为老百姓身边的榜样,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如何通过凝聚乡贤力量、传承乡贤文化、培育乡贤榜样,从而实现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乡民致富,是值得思考与探究的课题。近年来,曹桥街道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进一步整合乡贤资源,组织引导贤达人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用学识专长反哺桑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一、成立乡贤组织,激发乡贤的归属感
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以成立乡贤参事会作为凝聚乡贤的切入点与主抓手,积极搭建聚贤平台,建立乡贤信息库,畅通信息互动渠道,使乡贤有组织和归属感。
明确乡贤范围,实行“分类建档”。一是挖掘“先贤”。深入挖掘钱南扬、张筠秋等为代表的先贤名人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影响效应等,传颂先贤文化,发挥先贤精神价值作用。在具体体现上,以“桥”为引子,通过编写乡土教材《桥边故乡》、《桥边拾牍》,将先贤故事落在书上,也刻到读者心里。二是弘扬“今贤”。积极联络从本乡本土走出去但一直心系家乡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优秀人才,发挥其在外面积累的学识见闻、自身技能等,使他们报效桑梓,当好村里的“智囊团”。三是培育“新贤”。以曹桥籍新生代、在外高层次人才以及新社会阶层人士代表为重点,成立曹桥街道青年乡贤会,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志愿服务、看贤学贤等活动,努力使乡贤文化植根于年轻一代,营造“知乡贤、学乡贤、传乡贤”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乡贤组织,系紧“同心纽带”。通过全面摸底,于2018年6月30日成立曹桥街道乡贤参事会,按照有参事组织、有议事制度、有活动阵地、有专职联络员“四有”的标准打造凝聚乡贤、联络乡贤的平台。在村社区层面,进一步明确乡贤参事会的主要职责、活动宗旨和活动安排,积极凝聚生活在本地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贤者能人及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人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他们能支招、懂得多、有知识、有文化、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优势,当好“老娘舅”“贴心人”。目前,街道10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村级乡贤参事会,实现街道、村社区两级乡贤联谊组织全覆盖。在青年层面,2019年5月1日,曹桥街道率先成立了嘉兴范围内首家青年乡贤参事会。
拓宽沟通渠道,实现“双网互动”。根据乡贤既有生活在本地,又有生活在异乡的实际,通过网上与网下多渠道交流,实现乡贤与家乡的“无障碍”沟通。在网上,第一时间建立“贤聚曹桥”微信群,将在外乡贤通过网络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每日由统战办将街道发生的大事、要事通过微信群向乡贤介绍,乡贤也通过微信群联系家乡。“贤聚曹桥”微信群建立以来,已经成为乡贤与家乡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和渠道,让乡贤能够及时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各村社区也通过微信群、QQ群等建立了网上日常沟通平台,已基本涵盖了所有乡贤,为日常交流搭建了网上平台。在网下,利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通过座谈交流、主题会商、现场参观、新春茶话等形式,开展社情民意收集、曹桥发展畅谈等。如,马厩村将每年的大年初一作为“乡贤话家乡”活动的固定日,开展乡贤座谈活动;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马厩村举行“乡贤回乡话桑梓”活动,邀请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毛付根等在外乡贤回乡就马厩集镇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古镇马厩开发、建设工作出谋划策。百寿村每年组织村干部及联村干部赴杭州走访在杭乡贤,听取意见建议。
二、搭建服务平台,找到乡贤的成就感
以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原则,切实发挥乡贤引导作用,有效激发乡贤整体活力,使乡贤在了解民意、基层治理、风尚引领、富民强村中有作为、能作为、善作为,让乡贤成为乡亲身边可爱可敬的“老娘舅”“引路人”“风尚者”“暖心人”,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实施“乡贤+基层治理”行动,让乡贤成为乡亲身边的“老娘舅”。充分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将在村民中有影响力、有组织力、有威信的乡贤引导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有力促进乡村社会和谐。曹桥社区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等乡贤组成的文明户、文明楼道、文明商户评议团,每季组织乡贤对文明创建、优美庭院、房前屋后整治、楼道卫生、诚信经营等进行检查、评选、公示、公告,形成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野马村乡贤针对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主动提议修订《村规民约》,将垃圾分类、环境卫生保洁等接地气的内容纳入其中,并精炼成朗朗上口的“十为十不为”,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如今该村村容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嘉兴市首批“三治融合”示范村。
实施“乡贤+富民强村”行动,让乡贤成为乡亲身边的“引路人”。依托乡贤参事会这一组织,充分发挥乡贤在经验、资本、信息、技术、人脉等方面的优势,为家乡发展呐喊助威、出资出力,有效推动乡贤项目回归、信息回传、资金回流、技术回援,从而带动更多的村民、更多的企业走上致富之路。如,为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三服务”活动,曹桥街道充分发挥乡贤在各行业的优势,成立由15名乡贤组成的小微企业乡贤服务助力团,为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指导、企业信贷咨询、健康知识指导、企业污水管网建设等服务,先后开展集中性活动3次。孔家堰乡贤、平湖市月松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文其从2003年自掏腰包为全村人免费看上有线电视开始,为村里造桥修路送来了资金,为文化礼堂建设送来了“土特产”——水泥,乡里乡亲需要工作,他热心协调解决。10余年间,他共资助各类资金40余万元,水泥60余吨,真正将项目留在了村里,将致富之路修到了村里。曹桥村乡贤朱在龙、徐俊发等分别出资修建夏大桥道路和东窑浜道路,受益群众200余户。仅2019年,乡贤捐助社会公益事业66.6万元。
实施“乡贤+乡风文明”行动,让乡贤成为乡亲身边的“风尚者”。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贤最熟悉农村社会的人文底蕴,最了解本村的传统文化,他们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前沿信息,最清楚如何把文明的理念植入乡风民俗,将文明新风如何吹入千家万户,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周边人、带动周边人。如,曹桥社区以开办乡贤讲堂为切入口,邀请乡贤沈海良向社区党员群众作“党员如何参与民生工程”专题讲座,现身说法志愿服务。“最美乡贤”、开悦超市负责人金平良以集镇面貌改变亲历者的身份以“集镇变美了、干部晒黑了、群众微笑了”为主题开展基层宣讲,引起了群众对新美曹桥变化的共鸣。野马村乡贤带头推行“一来二去”工作法(“来”就是从村民中来,不定期召开“乡情分析会、乡情交办会、乡情评议会”,将走访中获得的各类民情民意及时反馈给村里;“二去”,就是“去”村民中了解民情民意,也“去”村民中反馈处理意见),建立乡贤组织社情民意收集、办理、反馈制度,常态收集、及时办理、定期反馈村情民意,每年由乡贤协调解决的各类问题达60余个。
实施“乡贤+公益助善”行动,让乡贤成为乡亲身边的“暖心人”。积极引导乡贤参与扶弱助困、春泥计划、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进一步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关心公益、参与公益的良好氛围。如,野马村成立首个由乡贤筹资的乡贤爱心基金,募集爱心款7.3万元,常态化帮助王小观、王明华、褚福根、丁连法等4户“因病致贫”的家庭。由浙江省卒中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浙江医师协会神经遗传专委会委员、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旻雷牵头成立乡贤名医工作室,通过与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定期开展义诊等形式,服务家乡发展,造福家乡人民。农民画家毛根甫、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张春燕在街道志愿服务街开设毛根甫农民画工作室、花田艺术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春泥计划”服务。章桥村乡贤马保龙、陆勤良常年资助邻居王林华、汪付根家庭,累计捐资助困近10万元。
三、培育乡贤文化,提升乡贤的自豪感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特点。乡贤文化源出于乡土,根植于乡土,也必将服务于乡土。近年来,曹桥街道通过建造乡贤馆、筹建工作室、评选“最美乡贤”等举措,使乡贤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宣传乡贤,使乡贤文化得到传播。通过文化礼堂、“同心家园”、乡贤馆、家风馆、乡贤工作室等有形阵地,开辟乡贤展示专栏、长廊,宣传介绍乡贤的先进事迹,增强村民对乡贤的认同感。马厩村专门建设马厩乡贤馆,专题介绍马厩乡贤的鲜活事例,弘扬乡贤文化。各村文化礼堂设置善行义举榜、“乡贤榜”,运用文化礼堂讲好乡贤故事,将文明新风送到每个角落。同时,加强本地乡贤先进事迹对外宣传力度。
尊敬乡贤,使乡贤文化得到延续。坚持重贤德、重威望,轻官职、轻资本的评价导向,不以资本和官职“论英雄”,使真正为民办事、热心公益、德高望重的贤达人士脱颖而出,让真正有能力、有意愿、有资源为乡亲办事的乡贤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不断加强与乡贤的联络沟通,通过微信群、恳谈会以及节日走访等形式,让乡贤时时刻刻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每年春节期间,曹桥街道以党委名义给乡贤以现代电子和传统书信的形式发去了一封题为《致旅居在外的您》“家书”,诚恳地向乡贤们表达了来自家乡的最真挚的祝福。2018年底,着手开始“最美乡贤”评比,以此鼓励、表彰乡贤对家乡的贡献。
学习乡贤,使乡贤文化得到传承。培育乡贤文化,就要营造人人学习乡贤、人人尊重乡贤的氛围,使乡贤的故事得到传承。注重将乡贤工作与街道中心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等紧密结合,利用乡贤的自身魅力,影响、带动、辐射周边群众,引导其他人员与乡贤一道认领“微心愿”、开展“微帮助”,着眼“新贤”培育,使乡贤文化引领乡风文明代代传承。如,乡贤丁仿明通过自身影响,由其学生毛跃建牵头,组织成立青年乡贤会,让乡贤文化在青年中进行传承。乡贤毛根甫创作野马村从“养猪大村”到“美丽乡村”嬗变的农民画,并在文化礼堂中进行展示,让乡贤文化在村民中传播。
四、深入精准挖掘,增强乡贤的使命感
尽管近年来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面上推进不平衡、典型引领不突出、持续发力不明显等问题。因此,曹桥街道将进一步科学谋划、精准挖掘、靶向发力,不断增强乡贤服务乡村、反哺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乡贤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支生力军。
规范引导,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乡村振兴需要资金投入、人才支撑、项目落地,党委、政府应及早研究落实相关涉及乡贤资金回归、项目回乡、人才回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保障。探索成立乡贤组织临时党组织,将优秀乡贤凝聚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优秀乡贤入党推荐机制,保证乡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先锋引领性。聘请部分乡贤担任街道“主任顾问”,出台《重大事项乡贤征询制度》,邀请乡贤参与讨论街道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搭建乡贤参与共建共治的平台。
强化宣传,在文化传承上下功夫。探索成立乡贤文化研究会,对历史上有名的乡贤生平事迹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挖掘和抢救整理,编写乡村志、民俗志和人物志,使乡贤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组织文艺工作者、史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编写乡贤故事、创作乡贤节目、开设乡贤课程,在基层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开展“学乡贤、知乡贤、颂乡贤”活动,引导“未来新乡贤”积极传承乡贤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协同发展,在互联互通上下功夫。尽管乡贤都有家乡情结,但也不能一味地希望乡贤做“活雷锋”,更多地需要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才是做常、做久、做实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着力点和支撑点。要建立乡贤回乡大数据库,经常性地了解乡贤回乡动态,第一时间开展走访慰问,让乡贤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进一步加大乡贤展示馆、乡贤会客厅等的建设力度,打造乡贤聚会议事、回乡接待、展示作为的基层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