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9年,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决策部署,按照“以服务民生为第一使命,以发展经济为第一需求,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新时代平湖交通运输工作要求,聚焦交通五大工程和交通铁军打造等重点工作,不忘初心、实干担当,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平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
一个城市的发展,最基础的便是交通的顺畅。坚持务实求真,主动履职尽责,市交通运输局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城市环线大攻坚,打造“畅行”交通。2019年,交通运输系统完成全社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2亿元。全年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约6500万元,平湖至安吉公路成功列入省重点项目,善新吕公路正在申报省重点项目。
在实施公交便民大覆盖、打造“惠民”交通上,市交通运输局进一步深化公交站场建设,推进经开、新仓客运站建设,经开客运站总投资1.6亿元,2019年完成80%主体工程量;新仓客运站总投资4960万元,预计2020年春节前完成施工招标。深化接轨上海方面,制订并落实2019年金山平湖省际毗邻公交发展计划,新开通2条毗邻公交连接线,10月中旬同步实现平湖公交317路延伸到上海金山区吕巷镇、金山区廊下公交二路延伸到广陈镇山塘村,首次实现省际毗邻公交双向互通;全面清除与金山区毗邻省界低等级道路路障12处。交通运输系统还出台了城乡公交一票制、城市公交换乘优惠、城际公交财政补贴等惠民政策,每年为广大群众减少交通成本800万元。开通25路曹桥街道严家门村通村公交线路,实现全市行政村公交1公里通村率100%。推广城乡公交手机支付功能,市域公交移动支付实现100%;实现城区293个公交候车亭免费WiFi全覆盖。
在推进交通环境大整治、着力打造“绿色”交通上,加快新能源公交车升级,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0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91.9%。推进交通污染防治,出台了《平湖市加快推进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实施方案》,完成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402辆。实施“水上厕所革命”,完成本港100-400总吨货船生活污水收集改装82艘。推进内河码头提升整治,深化码头防污染治理,目前涉及生态环境整治的56家码头中,已有40家码头完成整治,1家码头关停,15家码头正加快整治。
在打造“绿色”交通方面,市交通运输局以推进交通景观大提档、打造“诗画”交通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88公里,改造危旧桥梁21座,完成路面维修61公里,新改建农村物流服务点25个,钟埭街道、新仓镇成功创建成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同时,推进“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建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59.3公里,完成通马公路、金虹公路和龙山公路等11条公路改造提升,完成平兴公路省级精品示范路嘉兴市验收,并推进干线路域环境提升。完成乍兴公路、老07省道和平兴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完成G228国道(原S101省道)、S202(07省道)乍王线大中修工程。实施积水路面专项整治,全年修复坑槽、沉陷等破损路面约2.65万平方米。完成平善大道路口破损路面集中整治,全面治理坑槽、车辙等问题,路面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在项目的推进中,交通运输系统不断“创新”,推进“智慧交通”大提升,打造“创新”交通。启动了“智慧交通”平台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平台一期投资942万元,其中信息化项目829万元。推出手机移动支付“小码直达号”,享受与实体卡消费同等优惠政策;新建单车驿站10个,更新自行车500辆,完成100个网点和2000辆自行车的系统升级,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实现“实体桩+电子桩”通租通还的运营模式。加快“智慧公路”管理,推进“智慧路灯”应用,完成乍兴公路全线“智慧路灯”安装使用。深化治超“公路卫士”非现场执法建设,一期项目于2019年10月正式启用,实现非现场执法“零突破”;开工建设二期平善大道、老S07省道10个检车车道的执法点建设,持续扩大科技治超辐射面。创新“智慧岸电”共享,深入推进内河绿色岸电推广示范工程,全市成功安装岸电设施36套,使用岸电用户累计达666个,为广大船户节约用电成本23.75万元,减少柴油消耗4.75万升。该项目得到交通运输部专家的高度肯定,有力助推了杭平申线成功创建部级“绿色航道”项目。
交通运输系统还积极推进服务能力大提质,助力全市中心工作。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交通安全大会战和交通环境整改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围绕“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交通样板,为平湖创城作贡献”要求,全面加强对客运车站、公交车和出租车等重点领域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与指导,取得了市创建办和广大市民的一致认可。同时,继续牵头做好全市“珍爱生命,铁拳护航”交通安全大会战中涉及公路安全设施的相关工作,会同各镇街道完成全市公路安全设施排摸,共排查隐患1235处,整改率100%;完成安装爆闪灯、警示桩以及语音提示、增设护栏等相关公路安全设施的提升完善工作。加强工地施工现场扬尘整治,全部在建工程项目均配备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改进施工工艺,将原有路面除尘吹扫作业改为路面吸尘作业,有效减少扬尘。深化码头防污染治理,重点对14家过渡保留点码头防尘抑尘、污水处置和103家已关停码头现状开展排查整治,增设防尘抑尘设施和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设施,码头总体环境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见习记者 金圆忆
通 讯 员 徐 齐 唐思嘉 陈 杰 方 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