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语丝

轻轻拂响大地黄金的歌唱

——简析金卫其的诗歌创作

□ 北 塔

金卫其的诗歌符合我对一种来自江南的声音的期待,或者说能勾起我的某种并不遥远的青春岁月的回忆。因为我也来自江南,也写过类似于他那样的诗歌。温润而不是潮湿,激动而不激越,空灵而不空洞。所不同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江南文化的叛逆,而金卫其是江南文化细腻的体味者和忠实的表达者。他对身边事物的热爱远胜于对远方的向往。他与周遭的关系是和谐的,与生活几乎没有距离。他的诗歌是对生活的描摹而不是概括,当然,那不是简单、琐碎、机械的模仿,而是心灵化的观感和歌唱化的话语。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很少读到内心的紧张和冲突。心灵是敞开的,但总是有限地敞开;也有放声歌唱的时候,但多数时候是低语,甚至是絮絮叨叨,乃至于沉默。其实,他更擅长的是清唱和轻唱,有时清得甚至寡淡,轻得几乎听不见。

金卫其是善于用沉默说话的诗人,所以他的诗歌姿态是自语,而不是倾诉,基本上没有给听众设置席位。如他的诗歌《在小镇》——

风吹着她们

吹动我心中小小的秘密

我爱,我大声歌唱

这必然是春天的温柔的微风,所吹动的不是外在的草木、羊毛或水面,而是秘密,而且是心中的秘密,小小的秘密。这是多么典型的江南的情调。江南人的嘴也许很大,但无论什么时候,哪怕在大声歌唱时,也不会张得很大。所以,笔者以为,如果说“我爱”是实写,那么“大声歌唱”是虚写。感到和风与姑娘们亲热,内心就会涨起秘密的潮水,就产生歌唱冲动:这是多么青春的感受方式!因此,在《九龙山》中——

山展开飞的翅膀

海敞开拥抱的胸怀

这样整饬、洪亮而标准的发声方式并不是金卫其固有的唱法,而是跟诗友们在一起时被激荡起来的一时豪兴。

金卫其在措辞和句法上显得肆无忌惮,他不忌讳概念化的、直接表现情感状态的词汇,甚至熟语套词也随手拿来。他不是在刻意书写,而是在自发抒写。他注意撷取生活中闪光的碎片。捕捉际遇中感动的瞬间;但他没有用一根线把这些碎片和瞬间串起来,而是让它们就那样散落着,彼此映照,相互发现。因此,他的诗歌魅力不是来自某个新奇的比喻、陌生的搭配或者生动的形象,而是流动在一首诗的整个篇章中,或者说,他几乎所有的诗歌中都流淌着一种一以贯之的调子。他的篇章都比较短小,所以,内在的流动是流畅的,有时还能有小小的回旋。

金卫其的诗歌形象正如他自己所盛赞的尘埃,“细小而卑微”,“轻盈而透明”;当然,“深藏着爱”(《尘埃之歌》)。这种爱有很大的自恋成分,因此,很快地,他就能进入“如痴如醉”的状态,虽然“如痴如醉”,但他的每一个句子几乎都是明确的、明朗的,没有神秘与暧昧。这种自恋混杂着自我期许和自我陶醉。作为诗人,作为执著的默默的写作者,金卫其所期待的谈话对象不是人。而是诗,至少是诗人。在他的许多语句中,都出现了诗人的形象,都出现“诗”这个被他膜拜的字眼,作为他的人生理想的一个符号。他笔下的诗人形象萧疏而闲雅,短暂地发情,长久地坚守。他总能克制住自己,诗歌的血液出于某种外在因素刚刚在体内涌动,旋即就会归于平静。

金卫其的胯下没有奔马,肩上没有翅膀,所以,他的诗歌虽然简短,但速度并不快。“飞翔”这个字眼虽然频频光顾他的文本,但他的幻想并没有直冲云霄。他是颇为本分的、随遇而安的、耐心的写家。他能兴趣盎然地一首一首写下来,我相信,他能永远那么兴致勃勃地写下去。他的写作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一些简单的信念、简单的思想就能支撑起他的天空。

金卫其的诗歌以大地为背景,而这大地不是空而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世间万物的载体。像一棵“向上的树”,在以平行的姿态梳理生活的同时,金卫其没有忘记向上的信念,没有忘记从大地汲取向上的力量源泉。“仿佛秋风长长的翅膀”,金卫其的诗歌,“轻轻拂响大地黄金的歌唱”。这黄金原先深埋于大地,通过金卫其的诗歌而显露,并赋予这诗歌掷地的声音。写出了《尘埃之歌》和《向上的树》等优秀诗作的金卫其自然地生长着,呼吸匀和,步履沉稳,宁静致远。

写于北京

2020-01-07 ——简析金卫其的诗歌创作 12 12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5975.html 1 3 轻轻拂响大地黄金的歌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