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人体容易出现困乏现象。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则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则口干、咽干,因为人体在夏季损耗的阴津未恢复,阴津阳气皆不足,故易出现疲乏。那么,该如何缓解秋乏呢?
饮食调理。气虚型秋乏表现为乏力、气短、出虚汗、越困越睡不着觉,推荐食用黄芪、黄精、西洋参以及山药等补气食物。痰湿型秋乏表现为皮肤偏油腻、腹型肥胖、大便不清爽、下午困倦,推荐食用枇杷、萝卜、陈皮、茯苓等健脾化湿的食材或者药材。
睡“子午觉”。在11点到13点之间,可以小憩15-20分钟,能起到缓解大脑疲劳、改善秋乏作用。
成人可以按摩太渊穴和神门穴。太渊穴位于手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这两个穴位上轻轻地按揉,感觉到手腕有酸麻胀痛,按揉3-5分钟之后再换对侧手。
3个小方法可以缓解孩子秋乏。耳为宗脉之所聚,用手指轻轻揉搓孩子的耳根;用食指放在耳尖下三角窝的位置进行点按,超过10次即可;先用拇指和食指按揉耳垂10次以上,再向下提拉耳垂,达到耳垂发热为止。不推荐孩子饮用更多功能性的提神饮料,因为这些饮料大部分都含有咖啡因,大量服用咖啡因,可能会导致孩子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还容易影响孩子神经和骨骼发育。
睡眠不好,如何有效进行调整?
联办
平湖市科学技术协会
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
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颈椎不适的问题在当下已非常普遍,以至于很多人逐渐“麻木”,缺乏颈椎保健意识。实际上,每一次颈椎的疼痛,都是诸多不良生活习惯累积的后果。爱护颈椎,从减少低头时间做起。
不做“低头族”。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玩手机会使颈部承受过大压力,易导致劳损。因此,远离颈椎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减少低头时间,保持良好体态,尽量平视电脑及手机屏幕,每隔一段时间站立远眺。
加强颈部力量。不论是颈椎病的预防还是颈椎病的康复治疗,都需要我们加强核心肩颈训练。平时工作、学习之余可以常做抱头抗阻训练。抱头抗阻训练动作分解为:坐直后,两手交叉放在后脑勺最高点,将肩关节尽可能向后打开,下巴稍微扬起,令脖子到肩膀到后背的肌肉全部绷紧。头用力向后靠,持续5秒钟后完全放松,休息5秒后继续循环。该训练一次可做10-20次,每天3-4次,可以有效加强颈部后部的力量。此外,许多人推荐用游泳的方式锻炼肩颈力量。但准确来说,在颈椎病治疗期间,不推荐通过游泳来加强颈部力量,因为可能会使颈椎过度活动从而导致症状加重。
挑选合适枕头。如何挑选枕头是一门学问。虽然叫做“枕头”,但它的实际功能是“枕颈”,合适曲度的枕头可以把颈椎托起来,让其得到良好的休息,所以符合生理曲度的枕头特别重要。选用枕头时要注意,枕头的高度要与肩膀宽度一致。建议侧卧位躺下,让家人从自己的后背观察脊柱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是,则证明枕头高度合适。当前市面上有许多所谓的颈椎保健枕,材质有泡沫、可记忆棉、乳胶等,但其实最简单实用的是荞麦皮枕头,使用时可以根据颈椎曲度将其拍打成不同形状,这样睡眠过程中才能让颈椎椎间盘得到充分休息。(摘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失眠就像“发热”“咳嗽”一样,其实只是一个症状,可见于很多种躯体疾病、药物因素和精神心理障碍等。通常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而引起:
素质因素。是指失眠的发病基础,包括失眠的家族史、身体高觉醒状态、焦虑性格等。
诱发因素。是指触发失眠的生活事件,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过大,以及外伤、躯体疾病、倒时差等。
维持因素。是指失眠以后所采用的不良应对方法,比如晚上提前上床睡觉,早晨赖床推迟起床,白天过多补觉,以及饮酒助眠等。
按常理来说,诱发失眠的“生活事件”消失以后,失眠应该自然痊愈。然而有研究显示,失眠发生1年后仍然有70%的人在失眠;失眠发生3年后仍然有50%的人在失眠。
失眠难愈,该如何调整呢?一是正确面对由此引发的变化,调整心态;二是依旧按照既往上班时间作息,保持规律;三是调整灯光、改善卧室睡眠氛围,改善环境;四是午后尽量不喝咖啡、茶等刺激性的饮料;五是在睡觉之前做好入睡准备,不做与睡觉无关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玩手机等;六是白天加强运动,办公一段时间适当在办公室内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