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荣怡婷
通讯员 陈明远 干昀喆
【现场见闻】金秋十月,暖阳高照。10月17日上午,“党建引领聚仓和 社志融合睦邻里”新仓镇第四届邻里节在温馨融洽的氛围中拉开帷幕。活动现场,义务理发、健康测量等便民服务摊位前人头攒动,居民笑语盈盈,勾勒出一幅相亲相爱、守望相助的社区新图景。
在众多志愿服务的风景线中,“老徐调解工作室”是一抹格外亮眼的色彩。成员们身着红色志愿者服装,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发放反诈宣传单,耐心做好引导服务,而工作室牵头人徐富强正和居民低声交谈。这位被大家亲切唤作“阿弟”“老徐”的调解人,是新仓本地人,本可在花甲之年安享退休生活,却在2021年主动请缨,携手社区扛起了人民调解的重担。
“以前在村社工作,退休了就想发挥点余热。”徐富强笑着说道。凭着一腔热情和“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他的工作室已成功吸纳了派出所民警、新居民代表、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无论是棘手的土地纠纷,还是家常的邻里拌嘴,到了老徐这里,总能找到化解的“钥匙”。截至目前,工作室已成功化解矛盾336起,成功率达98%,用实实在在的志愿力量为社区安稳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创新实践】“老徐调解工作室”的成功,正是新仓坚持党建引领,深化“社志融合”的创新实践之一。近年来,新仓镇传承发扬“新仓经验”,精心打造“1955幸福协同治理”模式,以邻里节等活动为载体,通过项目化运作,充分挖掘各村社资源禀赋,推动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社一品”的治理格局——
安桥社区创新推出“桥家来说事”品牌项目,设立“老友议事日”“老邻友好日”“老街赶集日”三大主题日,累计开展活动近50场,惠及居民超9000人次。今年,在“幸福合伙人”机制赋能下,新居民志愿者积极建言献策,实现从活动参与者到社区“智囊团”的角色跃升,共同描绘“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和谐画卷。
芦川社区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推行“三方共治”模式。几张桌子、一本记录本,构成了社区最接地气、最质朴的“流动服务窗口”。干部与居民面对面倾听心声、解决问题,在零距离接触中凝聚了民心,夯实了基层治理的根基。
杉青港村以花卉电商直播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花漾振兴”的产业治理新路径。在党群联动的有力带动下,花农们积极学技能、搞直播,推动产业形态不断升级。从最初的2个直播间,发展到如今20多个,并衍生出客服、物流等配套岗位150余个,有效促进村民就近就业,逐步构建出一个充满活力、持续生长的直播矩阵。
而在三叉河村,一场名为“公益先行 阳光相伴”的残疾人精神关爱项目正温暖着特殊群体的心田。村里积极发动小组长、热心群众,组建起一支24人的阳光志愿团队。他们用细致的服务和温暖的陪伴,累计服务近900人次,让关爱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随着多元共治、邻里互助的种子在全镇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治理项目走进群众心中,赢得广泛认可。那么,如何进一步凝聚这股力量,激发每一个社会细胞的参与活力?人才培育是关键。
本次邻里节上,平湖市幸福治理学院新仓分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基层治理人才培育迈向平台化、系统化的新阶段。“我们将依托学院,着重培养一批基层治理的领军人才,以人才引领带动村社发展,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效应。”新仓镇副镇长沈斌表示。新仓,正以人才引擎激活村社治理“一池春水”。
【群众评价】芦川社区居民俞阿婆:现在经常有便民活动,“家门口”就能测血压、听讲座,服务态度也很好。身边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大家心更近了,社区也更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