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从“老大难”到“人人爱”

这个社区温情治理有“喵”计

■记者 钱澄蓉 通讯员 夏晓蕾

本报讯 流浪猫作为小区“常客”,灵活穿梭于各个角落,爱猫人士关心猫的生存问题,予以投喂和健康管理;普通居民则认为流浪猫无序游走、粪便堆积、不规范投喂等影响环境。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时有碰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考验着社区的治理能力。近期,当湖街道启元社区巧施妙招,攻克这一“老大难”问题,让流浪猫成为社区一员,也成为社区的“幸福纽带”。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启元社区,感受到了“猫咪友好”的氛围。随处可见“猫咪友好指引牌”,其中还有一些是猫咪的“名片”,名字、照片、品种、习性等一一罗列,通过手机扫码,还能了解猫咪的绝育和打疫苗情况。绿化带中、配电箱旁、断头小路等地方,“喵星人”都有了固定的小窝,且掩映于花草之中。15处爱心投喂点,由十余名爱猫人士组成的志愿者进行管理,环境保洁、定期消杀,一切井然有序。

“小猫叫小白,我们只能看、不能摸哦。”在社区一隅,记者遇到了正在看猫的居民凌阿姨,她带着19个月的孙女正在三米开外的位置,看流浪猫“小白”打滚。凌阿姨介绍,孩子很喜欢宠物,社区安装上“猫咪友好指引牌”后,她每天带孩子看猫三趟,遵照指引,不靠近、不惊吓、不随意投喂,与猫和谐相处,每天都有不同的欢乐时光。

打造“猫咪友好”的社区氛围缘何而起呢?原来在今年年初,社区发生过一起流浪猫伤人事件,激起了居民关于“该不该喂流浪猫”的讨论。目前我市仅有犬只管理的相关规定,而猫类管理暂无依据。这种情况也激起了启元社区党委书记孙彩凤与这个“老大难”问题碰一碰的决心。

今年4月,社区召集了物业、业委会等多方代表,召开了一个关于“喵星人”的会议,“起初各方意见难以统一,第一次会议不欢而散。”孙彩凤回忆,随后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先后三次找到爱猫人士了解具体情况,摸清了流浪猫的底数,了解了流浪猫的绝育、打疫苗等情况。随后根据实际情况,又开展了两次商讨,最终明确责任划分:社区制作猫咪小窝、爱猫人士负责喂养和猫舍周围环境维护、业委会和物业呼吁居民遵照指引文明看猫。

“分工合作后,效果立显,9月初完成指引牌和猫窝安装后,社区环境更加友爱,截至目前关于流浪猫的问题都是‘零投诉’。”孙彩凤说,如今社区中,时常有人主动分享流浪猫活动的可爱瞬间,还有一些居民利用家里的旧物为流浪猫制作玩具。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关于流浪猫管理的探索,构建起人与猫和谐共处的良性生态,也激活了多元群体力量,让更多居民成为了社区治理的“幸福合伙人”。

2025-09-26 从“老大难”到“人人爱”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9181.html 1 3 这个社区温情治理有“喵”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