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镇街热搜

独山港化工园区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精准“画像”、靶向赋能、“链”上发力——

护航企业成长全周期 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记者 纪晓岚

近日,《潮新闻》客户端发布报道《冲刺千亿产值!平湖独山港打通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路》,点赞独山港化工园区打造企业全周期创新培育服务体系,聚焦不同阶段企业需求,精准“画像”、靶向赋能,走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数据印证成效:今年1-7月,该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9.91亿元,同比增长11.8%。目前,园区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13家,建成省级研发平台15个。在园区亮眼成绩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发展密码?让我们一起走进独山港化工园区,探寻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奥秘。

精准孵化培育

护航初创企业成长

“我们的光引发剂已经进入中试阶段,但自建中试产业投入太高。如果能够借助相关科创平台进行试验,预计可降低研发成本40%。”“公司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各项运营与研发投入成本较大,常常面临资金压力,非常需要外界支持。”……今年,独山港化工园区深入开展企业需求专项调研,各初创企业负责人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道出了企业经营与研发中的现实诉求。

聚焦初创企业手握创新技术,却受困于资金短缺、场地受限,难以顺利完成中试与产品验证的痛点堵点问题,今年以来独山港化工园区持续加码对初创企业的创新支持力度。园区重点投资建设了占地面积30亩的新材料科创平台,平台内设6栋研发楼。建成投用后,可同时为10余家企业提供涵盖场地、设备及资金支持的一站式轻量化孵化服务,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启用。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该新材料科创平台尚未进入运营阶段,却已凭借精准的服务定位吸引多家企业关注,目前已收到6家企业的订单需求,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架起产研桥梁

助力成长企业破题

走进位于独山港化工园区内的浙江杰上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房,科技与创新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工程师们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新产线,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专业与严谨。

“这条新产线专门用于生产高性能新材料,这类新材料被广泛用于汽车防尘罩、减震器等零部件制造。”杰上杰新材料公司总经理罗李华介绍道。该产线是企业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同创新研发的重要成果,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正式投产。全面投产后,有望助力企业年产值提升至9亿元。

借力“智慧大脑”,破解技术难题。为助力成长型腰部企业突破技术攻坚瓶颈,今年以来独山港化工园区多措并举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桥梁。一方面,依托位于园区内的浙江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院,精准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坚支持。截至目前,已成功为安佐化学有限公司、平湖阿莱德实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辖区企业解决多项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园区还积极引导企业与浙江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9所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广泛链接第三方资源,协助企业构建和完善内部研发体系。

引进配套项目

构建产业集群生态

聚焦工业产业细分领域,积极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瞄定北上广深等创新城市,积极开展精准招商、引进补链强链关键项目……今年以来,独山港化工园区以产业延链补链为抓手,加速构建产业链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近期,我们正与一家新材料龙头企业推进合作,力争三季度完成签约。”独山港招商服务办负责人介绍说,该企业深耕3D打印弹性材料领域,项目落地后,可推动乳胶垫、床垫、鞋类等终端产品,实现本地生产,进一步打通从大宗原料、中间体到终端消费品的全产业链条。

在做好细分领域项目合作外,园区还聚焦产业强链方向推进招商工作,持续为产业发展蓄能。园区招商团队提前谋划,前往华东等重点区域,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同时,进一步深化链式招商模式,加大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及基金招商力度,持续壮大“两链一群”产业集群规模,为园区冲刺千亿产值目标筑牢发展根基。

2025-09-18 独山港化工园区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精准“画像”、靶向赋能、“链”上发力——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7381.html 1 3 护航企业成长全周期 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