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茹彤
本报讯 “每年的西瓜灯文化活动我都特别期待,尤其喜欢西瓜灯,但从没想过能亲手刻瓜灯。”近日,一堂特色公益课在市老年大学开展,学员李红艳正跟着西瓜灯雕刻技艺传承人姚瑾学习雕刻西瓜灯。
“随着西瓜灯群众文化系列(推广)活动的临近,我们特别推出了西瓜灯雕刻课,让学员提前感受活动的氛围。”市老年大学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周燕说。课堂上,有经验的学员时不时拿起画笔在西瓜上勾勒图案,初次接触西瓜灯雕刻的学员则围着老师,讨教雕刻技巧。随后,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大家动手尝试,雕刻自己心仪的花样。
这堂西瓜灯雕刻课是今年市老年大学创新探索开设的特色公益课之一。特色公益课不仅把西瓜灯雕刻、糟蛋制作等非遗项目引入课堂,还积极响应老年人实际需求,开设了AED使用、育婴等实用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了老年人的学习选择,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市老年大学2025年秋季学期已开学近两周。自开学以来,各类课程有序开展,学习氛围日渐浓厚。本学期共开设69个班级,涵盖32门课程,吸引了超过1300名学员报名。其中,手机摄影、短视频制作等热门课程早在报名启动之初就备受青睐,不少课程上线一分钟便被一抢而空。
走进市老年大学,手机摄影班学员的作品展览处围了不少人。大家驻足欣赏,不时与同学交流拍摄心得、互相点评。“手机摄影三个班全部满员,现在我们也在积极拥抱智能时代,希望通过学习掌握实用技能,出门旅游时自己就能拍出好风景。”2025级手机摄影(1)班班长倪浩锋如是说。
不仅热门课程“一座难求”,本学期学校还对传统课程进行了扩容与升级,新增了广场舞、歌咏、中医保健等颇受欢迎的课程。“这是我第一次画国画,老师教我们画花卉,这样的课堂让人凝神静心,我非常喜欢。”刚退休的汪宁在参加完国画课后兴奋地说。据周燕介绍,市老年大学通过课程创新与内容拓展,正持续为老年人打造更丰富、更适需的学习平台,助力他们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从市老年大学到遍布基层的老年学校、老年学堂,学习已成为我市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种新风尚。例如钟埭街道的钟埭成校老年学校班,就开设了旗袍班、太极班等课程,吸引了170名老年人参与,真正实现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上学。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传授了知识与技能,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心灵的归宿,极大地提升了老年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与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