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纪晓岚
近日,《浙江日报》刊发报道《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幸福来敲门”叩响治理新篇》,文中聚焦平湖经开“幸福来敲门”工作机制,生动呈现了经开各村社区深入践行这一机制的动人场景。各村社区将目光精准投向辖区内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以及“一老一小”等七类重点帮扶对象,以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精准回应群众需求,通过多方协同联动,成功破解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
从提供单一服务到构建系统生态,“幸福来敲门”机制在平湖经开这片热土上不断生长、持续完善。它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持续发展的?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凝聚民心、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坚实后盾的?这里,我们不妨共同探究一番。
靶向发力
精准回应群众诉求
“幸亏有这个‘爱心按钮’,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家住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福臻小区的孙大伯满是感慨地说道。今年6月,孙大伯在家中突感腰部一阵剧痛,整个人摔倒在地,动弹不得。紧急时刻,他摁下了胸前的“爱心按钮”。没过多久,社区网格员火速赶到,迅速上门查看他的状况,并帮助老人脱离了困境。
孙大伯口中赞不绝口的“爱心按钮”,是福臻社区“精准敲门”、巧妙破解特殊群体生活痛点的一大创新成果。“此前在社区日常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区里独居老人的数量颇多。如何为这些老人提供贴心、精准的服务,成了摆在社区治理面前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福臻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社区迅速组织力量,对小区进行逐户走访,全面排摸有需求的老年人群体。在此基础上,精心推出了“爱心按钮”公益项目服务。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白色小按钮,实则科技感满满,内置北斗定位系统,老人可将其随身佩戴在身上。一旦老人遇到紧急情况触发按钮,警报信息便会第一时间直联网格员的手机和物业中心,真正实现“一键即达”的快速响应。经过细致排摸,首批12位独居老人率先用上了这份贴心的守护,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安心与保障。
多维联动
健全协同治理格局
“真没想到社区能帮我讨回押金,太感谢了!”大学生小王感激地说道。前不久,小王打算提前退租在钟埭街道北墅社区一小区租住的房屋,但二房东拒退押金。在多次协商无果后,他向社区求助,网格员尝试联系二房东,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驻点民警通过警务平台联系上二房东,并约定在社区调解室进行协商,最终二房东同意退部分押金,这让小王感激不已。
推动矛盾纠纷在社区内妥善化解,是北墅社区充分发挥“警格+网格”协同优势、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生动例证。北墅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呈现多、散、杂的特点。辖内有5个安置房小区、106家企业,治理难题纷繁多样。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社区创新组建了“1名社区民警+1名网格员”的联动工作队伍。
“网格员长期扎根社区,熟悉社区情况,善于和居民沟通。但在调处矛盾纠纷时,由于缺乏‘硬约束’,有时容易陷入人情僵局。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和警务人员形成了协作配合模式,借助他们的资源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推动矛盾顺利化解。”北墅社区网格员沈权介绍说。
如今,这支由社区民警与网格员组成的联动队伍,每周都会联合开展走访活动,他们将工作重点聚焦于出租房安全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以及特殊群体走访等方面,以实际行动推动社区治理走深走实。此外,北墅社区还充分整合多元力量,成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治理格局,让社区治理变得更加高效、充满温暖。
长效引领
实现治理生态升级
“幸福来敲门”的深化实践,正推动平湖经开从解决具体问题,迈向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生态。这一转变,体现在回应民生关切、关爱重点人群与凝聚治理力量等多个维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灵活用工的需求在不少社区普遍存在。西林寺社区周边有71家企业,网格员走访时发现存在企业招工难、居民找活难的问题。为此,社区搭建零工市场平台,联合多家企业打造零工共富工坊。平台通过组织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为48家用人单位发布162个岗位,成功解决200余人的灵活就业问题。
守护“一老一小”,也是推动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三友社区依托社会组织主动将服务送上门,为失能、孤寡老人提供就医协助、生活照料以及心理疏导服务。在儿童关爱方面,社区精心组织“友趣田园”自然教育活动、寒暑期“春泥计划”活动等,丰富辖区青少年的课余生活。
此外,各村社区还积极拓展治理“朋友圈”,汇聚各方力量,推动治理生态不断升级。永兴社区创新打造“板凳夜话”议事平台,吸引网格员、青创客、技师学院教师等踊跃参与,围绕人居环境改善、校社联动合作、弱势群体关怀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为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还积极对接平湖市“长者学堂”公益培训项目,定期邀请专业老师到社区授课,开设绳编技艺等特色课程,让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