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从“一工难求”到“精准输送”

平湖打出“组合拳”破解紧缺工种难题

■记者 戴 琰

本报讯 “有了这张电工证,找工作时明显更有底气,企业说这是本地紧缺工种,后续晋升机会也会更多。”近日,刚入职浙江迅捷天诚科技有限公司的平湖青年赵鑫磊笑着说。通过我市针对紧缺工种开设的电工专项培训,他顺利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凭借这张契合市场需求的证书敲开优质企业大门,职业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赵鑫磊的就业故事并非个例,而是平湖技能人才“供需不匹配”问题与破解实践的真实缩影。最新发布的2025年紧缺工种目录显示,平湖市技能人才缺口已覆盖60多个岗位,呈现覆盖面广、结构性突出的特点。其中,工业生产一线的钳工、车工、电工等机电技术类传统工种持续“一工难求”;数字经济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新兴工种需求激增;民生服务领域的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养老护理员,以及建筑行业的防水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工种也频频告急。

这种供需失衡的背后,既折射出平湖产业迭代与社会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也暴露出在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培养模式滞后、职业培训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导致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配。面对这一发展瓶颈,平湖正打出破解紧缺工种难题的“组合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让技能提升“触手可及”,是平湖破解紧缺工种难题的关键举措。构建“3+X”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体系,以3所公办职业院校为培训主阵地,延伸至镇街、村社及企业,形成全域覆盖的“30分钟技能培训圈”。政府提供政策与场地支持,院校开发课程体系,企业提供实训设备,三方合力打造“车间化学校”。以无人机培训为例,课程既强化理论基础,又引入企业真实应用场景开展实操演练,确保学员结业即可胜任独立操作,实现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在此基础上,我市精准对接企业岗位缺口,大力开展定制式、订单化技能培训,为行业企业定向培养、精准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如近日举办的首期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赋能培训班,面向30名学员开展为期9课时的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涵盖衣物洗涤与收纳、家庭烹饪基础、居室清洁保养等家政服务核心技能,有效实现了“培训即就业”的良性循环。

而产教融合,亦是培育技能人才的“核心引擎”。全市3家职业院校已与40多家企业合作开设20多个订单班,覆盖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订单班实施“2+2+1”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后两年在学校与企业间交替实训,第五年全要素上岗实习。这一模式成效显著,已累计输送高技能人才近3000名,企业直接签约率达93%以上,专业对口率高达99%。

“通过专项培训、产教融合、政策激励多管齐下,让更多劳动者通过掌握紧缺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同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市人力社保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金晓弟表示。

2025-08-21 平湖打出“组合拳”破解紧缺工种难题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1771.html 1 3 从“一工难求”到“精准输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