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城市·成长

真感受·真表达·真兴趣

——用AI开启个性化习作之路

■稚川学堂(小学部) 徐梦凡

最近,班级中的优秀作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李同学在《我的猫咪妈妈》作文中写道:“母亲如春风化雨,常在深夜用智慧的羽翼庇护我成长。”看到此,我不禁疑惑,小李妈妈是护士,经常要上夜班,工作十分忙碌,小李怎么会有这种不符合常规的感受呢?我把小李叫到身边询问后,小李低下了头说:“这些句子是我用AI生成的,我妈妈晚上总不在家,没人教我写作文,我不知道怎么写。”听了小李的话,我又在班级里细细调查了一番,才发现如今AI的使用,竟在班级形成了一股潮流,不少孩子在习作时能熟练用AI写出优秀范文。原来,AI带来的文字陷阱已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们……

隔天晨读时,我便在班内念起陶行知的诗:“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我撕下教室里的作文排行榜,宣布启动特殊任务——“用AI创造真实习作”。

真感受:巧用AI,以做启真,“感官实践”唤醒独特体验

数据引入,感受真实温度:

上学期的某一周,恰逢习作主题是“寻找大自然的美”。在品读文本语句“桂花的香味最是浓郁”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说说桂花的香味,有同学问:“老师,我闻得到桂花香,可是我只能写出一个‘香’字,怎么办?”我望着教室里几十双眼睛,轻轻点开投影仪:“今天,我们要用AI当钥匙,打开你们的感官宝箱。”

我打开“五感魔方”AI程序。孩子们望着大屏幕,看AI根据文字“桂花”生成的动态画面:金色花簇在虚拟枝头颤动,AI语音播放用“蜜糖裹着露水”来形容香气,用“星星落在掌心”比喻触感……

看到这,我立马喊道:“请闭上你们的眼睛!”随后,我捧出清晨采摘的桂花枝。真实的香气在教室里漾开,我将桂花枝靠近小杜的鼻息,桂花香气入鼻;我将桂花贴近小林的眼角,露珠沾湿了她的睫毛;又擦过小王的手掌心……通过这次真实的感官体验,我再次引导孩子们描述桂花的特点。当孩子们争相描述时,小朵突然举手:“老师,刚才AI说花瓣像丝绸,可我摸着明明像奶奶晒的棉花被!”

是呀,AI数据开启了部分感官,但结合生活的真实感知才让人有独特的体验感。

智能对比,品悟鲜活语言:

因此,在正式习作前,我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观察。

“记住,AI是你们的镜子,它能用来帮助你们看到作文的不足,而AI不是替身,不能用来替代你个人的作文成果。”课上,我展示了AI生成和学生拍摄的秋景对比图:左边是AI生成的“标准版”秋日树林,右边是孩子们用手机拍摄的树。我引导孩子们在两者的对比中有更真实的感受。

小宇发现自己拍摄的照片更有趣,他在拍的过程中还看到松鼠将啃剩的松果扔在了树下。于是,他的作文本上终于跳出“花的香味里还裹着泥土上松果的味道”这样鲜活的句子。

在习作过程中,我又将AI语音助手化身“感官侦探”,引导孩子们完成不同的大自然探索任务。戴耳机感受AI生成的雨中声音,有孩子调皮地写下了“云朵在跳踢踏舞”;将手指伸入真实的沙子中,有孩子产生了“像抓住月光的尾巴”这样巧妙的触觉比喻;当然,当班级的调皮鬼把脸埋进沙盘后,竟大喊“老师,这沙子就像我爸爸的胡茬”。这时,全班爆发出比AI更生动的笑声……

将AI与习作巧妙结合后,我才发现,虽然技术能点亮感官,但结合更真切的生活体验,才能让文字真正长出会呼吸的灵魂。

真表达:实用AI,以真抗虚,“真实故事”对抗空洞修辞

扫描词句,粉碎虚假滤镜:

随着前期的亲身感受,孩子们的作文初稿也逐渐出炉了。“老师,我的作文有八个成语!”小朵骄傲地举起作文本,泛黄的纸页上,“姹紫嫣红”“心旷神怡”等成语密密麻麻挤在一起。

于是,我借助“作文探照灯”AI程序导入文章,将作文可视化。当AI把小朵的作文转化成影像时,“五彩斑斓的蝴蝶”变成了色块乱飞的纸片,“芬芳扑鼻的野花”化作僵硬旋转的3D模型。“看,这就是成语堆砌的结果。”我轻点屏幕,只见AI用红色波纹标出“虚假修辞”的评价。我不禁问道:“你在大自然中闻到的真是野花香吗?”

随后我引导小朵回忆在大自然中的经历,小朵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自己在田里摔了个泥坑,弟弟被蜜蜂吓得跑丢鞋子。多么美好又真实的画面!当小朵将这样的画面与AI进行分享,AI再次生成素材,小朵感受之后,再去动笔描绘,才发现当作文去掉了浮华的虚美辞藻,打碎虚假的滤镜之后,语言才更显生动了。

抓住真实,关注个性点评:

在班级的作文分享阶段,我们使用AI助手给作文打分。奇怪的是,惯用修辞的小林得了“C”,而不善言辞的小轩却得到了“A+”。将两篇作文一同对比展示后,我们发现小轩的语言虽朴实,却更加真实有趣,他说:“柳絮真是太令人讨厌了,它粘在我结痂的膝盖上,痒得像姥姥纳鞋底的线头。”

看了小轩的文章,班级同学都不禁感叹道:“这样的句子只有你亲身体验过才能写得出来,再厉害的AI也写不出这种痒。”

是呀,真正的好作文不在云端的数据海里,而在沾着泥土味和生活感受的真实中,只有真正去体验过,才能有如此个性化的文字表达。

真趣味:评用AI,以趣代利,“惊喜发现”取代积分奖励

病句变形,AI创新评价:

为了不再用积分奖励作为习作动力,将传统作文批改智能化,给孩子们创造更多习作动力。我将作文批改环节变成游戏,利用AI生成更丰富的创新型评价。例如,孩子们多次描写“太阳像大火球”的句子,被AI标记为陈旧比喻,此句子结合特效,竟将影子自动生成火焰特效,这样的形容便不符合生活实际感受。更神奇的是,当小林将太阳下晒红的胳膊对准摄像头后,AI建议:“试试改为‘太阳给我盖了草莓印章’怎么样?”听了AI的评价提示,小林茅塞顿开地说:“太阳还给我贴上了一层粉色暖宝宝。”

确实,在AI的创新型评价帮助下,修改习作变得更加有趣味性了,孩子们对许多病句存在的问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修改时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成长可视,创个性化习作档案:

作文的评价不再星级化,我给每个孩子都输入系统,设计了AI生成的“习作档案”。将作文存档,AI自动收集写作过程数据,生成包含文字、影像、音频的多维成长档案。孩子们新的作文会和曾经的习作有横向纵向关联分析,抓住孩子们的进步之处进行个性化分析。

小朵的一篇作文共修改了8次,当这8篇作文依次存入档案中时,我才真正关注到小朵在修改的过程中对待语言文字的严谨态度与浓厚兴趣。

在创新评价的激励下,那些曾被积分激励催生的华丽辞藻,正在悄悄褪色成透明而鲜活的句子。

2025-08-14 ——用AI开启个性化习作之路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0343.html 1 3 真感受·真表达·真兴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