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打通养老“最后一公里”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走进自然村落

■记 者 陶佳敏

通讯员 徐冰艳

本报讯 昨天上午,独山港镇前进村山家宅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驿站启用,这也是我市首个在自然村落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驿站。

当天,十几位老人围坐在长桌前,一起分享蛋糕,庆祝驿站启用。简单的仪式,却充满了浓浓的邻里温情,蛋糕上的奶油花,映衬着老人们脸上的喜悦。

小小驿站,五脏俱全。这个共享蛋糕的热闹房间,便是驿站的活动室,长桌宽敞,可以满足书画、手工、健康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隔壁则是一个温馨的休息室,几张舒适的椅子摆放整齐,头顶上的吊扇扇着凉风,电视里正播放着老人们喜爱的戏剧,角落里设置的热水装置,可以随时为老人们提供一杯温暖的茶水。

“以前想去村里的照料中心,路有点远,天热天冷或者腿脚不便就不太想动。现在几步路就到了,天天都能来坐坐、看看电视、跟老姐妹说说话,心里踏实多了!”刚吃完蛋糕的吴偶包道出了在场许多老人的心声。

驿站虽小,服务却实在。这里将定期提供理发、缝补、基础健康监测等便民服务;组织适合老人的兴趣活动、节庆联欢、知识讲座等丰富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邻里互助的枢纽,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送餐、代购生活用品、应急帮助等支持,编织起一张守望相助的温情网络。”负责运营此驿站的平湖市椿熙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项目经理陶微说。

为何要将养老服务延伸到这个自然村落?这背后是前进村对“原居安老”的深度考量。原来,随着前进村老龄化程度加深,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占实际居住人口的60%。其中像山家宅基这样的自然村落里,不少老人习惯了熟悉的环境,不愿意离开老宅,但子女往往在外工作,日常照料和精神陪伴的需求非常突出。尽管村里有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但对居住在偏远自然村落的老人来说,距离仍是阻碍。

“为了打通这‘最后一公里’,让养老服务真正下沉、贴近老人生活,我们决定将照料中心的服务‘延伸’出来。”前进村党委书记倪风云说,“山家宅基驿站是我们探索‘养老不离村’的第一步,我们计划共启用5家,实现整村辐射。”

探索“家庭养老床位”、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老人设置助餐点……我市正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而像山家宅基这样的“微驿站”,正是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理念,在最贴近老人生活圈的土壤里扎下根来,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承诺,在乡村的阡陌之间、在老人的屋檐之下,化作触手可及的暖意与安心。

2025-08-14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走进自然村落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570336.html 1 3 打通养老“最后一公里” /enpproperty-->